敬告:本文是从右至左竖写,
注明:本文摘抄是慧道人作品,下附【原文】

慧道人戒杀歌 【原文】
世人生儿如掌珍,心心常恐儿难育,
不幸少时疾病亡,声声哭出亲儿肉。
畜牲亦有母子情,犬多护儿牛舐犊,
鸡为守雏身不离,鳝因爱子身常鞠。
物杀我子恨如何,我害他儿不怨毒。
世人夫妇愿齐眉,绸缪无限情交笃,
有时恩爱不到头,最苦形单与影独。
鸟有雌雄迭相呼,兽分牝牡群相逐,
双鱼比目必同游,孤雁离群苦独宿。
人贪滋味美喉咙,何苦折开他眷属。
畜生苦痛尽如人,只差有泪不能哭,
试把他身比自身,何待阎君判直曲。
人之初,性本善不假,因此中古君子务本,本立道生,于是中古建立了举世无双的无比优秀教育之道,全以一个人性本善的善字展开善文化,所以传统经典特是家的宗旨教义全是同一种理念,即善化,讲仁义,说道德。本是人类真文明,完可依教奉行,学能致用。
因此教育两字的正确典解教之最有效果的方法如下:
如何算正确施教?
答:教子始作善也!
什么叫育?
答:长善救失!
教师最省事省心的教育方法是什么?
答: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再道德两字正确典解如下:
什么叫道?
答:认识超越时空的自然运行法则是之谓"道“!
即只要在大自然中运的万物,都有它遵循的正道,如自然之道人个不难发现日出月落,斗转星移,有各自亘古至今包括未来不变运行的轨迹,若离经叛道不遵循规则难免不相撞,结果可以想象必定不好。
而人的正道是伦常大道,即每个人在有生不死之年无不是从小至大,从大到老,从为人子女至为人父母,至祖至宗。
因此中国人的道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学习当中。
什么叫德?
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逾越的去做人!
因此中古义方家庭教育又称道德教育,因家长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而孩子出生心灵如同白纸,全靠父母填写空白,若一开始被父母不良教育污染,墨悲丝染,后难净化,因此父母真该学习人师,行为子范,是有良知良心真的知道怎样教得孩子好。不至教坏,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即父母学为人师至少该知道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就不会倒行逆施,伦常颠倒,本末倒置。才能行之有效地为子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树立好榜样,让子女效仿,
而善是人的本性,因此善化最易被孩子接受,因此家庭父母不是教孩子学背唐诗三百首,学写认字。而是最好把古圣先贤的义方教育落实在日常行为规范当中。
惧法朝朝乐,因人类社会处处有必须遵守的做人行为规矩法则,即即国有国法,比如道路交通法,入学有学守则,有班规,校规。人在日常生活中只有遵守这些有限的法则,做如法好人,可得安乐,否则难免不叛道不得人生安全被法治。
《论语》子曰和《弟子规》文早将教子学习先后次序应是:“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
而汉字本是字以载道,如教字是左一个孝,右一个反文,即家庭教育之道主是教叫孝悌忠信,仁义礼智信,即教儿女做如法好人。先教文叫本末倒至,倒行逆施,易起反作用。
教文让老师即用师道比较好,因博士父母自难教出博士,父母手艺再好带不出好徒弟,不是个别,而父母缺耐心,孩子不受教,因此父有父道,师有师道,同老师可以有效传授学子文化技能,但教学生孝不在职业范围内。因此名行其道互不相撞教得好。
因教孝是最好的善化,即人的孝心一开,百善都开,即孝是百善之首,有孝心的儿孙必是有得益于良好家庭教育,是真有良知良心的人。
因此《小学韵语》【原文】童蒙养正,是曰圣功,即孩子品行端正是父母功德,家教良好的孩子老师接手好教,学生尊师受教老师乐善好施。
而孝怎样教?就是父母说不如做,言传不如身教,即从自己以仁为本,义字当先,家中有老好教孝,自己先做到孝敬父母,有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良知良心,孩子一开始因本善是爱乐善好学的。
历史和现实中甚因人之本性真善,在末被家庭社会教育恶化之前,一些不孝父母之人子反被幼子善念警告,古今不只个别,如典故有《墙头记》《木碗记》《撒豆记》等。
因此家中有老,如有一宝,日常生活中不难行孝让儿女看到,子孙行孝能让长辈最荣幸开心。也容易想到自己日后将来有孝子贤孙是多么幸福和乐,因每个人终将会老,每个为人之子女父母的将来,就是自己父母的现在,想到老不难过就是孑孝得孙贤,不孝得逆子,孝道传家真能人人乐享天伦。
而无老之家怎么教孝,即传统方法是拜坟,拜故实是教孝带徒弟,因每个人终将一就,而不只拜坟包括所有祭祀礼仪并非古人迷信,不知死去原知万事空,只读《第子规》入则孝【原文】"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就知其教育现实意义,是行善,真积德积福,福延子女,人个得幸福。
而人在家庭若是善化不足,便是恶化有余,如现不少家庭父祖母长辈喊子女为小祖宗,真当祖宗供养,若人个如此倒行逆施,不会尊老岂知爱幼,后果不难想到,是害人害己晚景都不会好。
而在以身作好则仍不足以教子女除对家人以外的爱敬存心,这就需要一定物化,所以在以前,特是农家均喂有牲畜动物,即孩子从小不难发现如上戒杀歌中的动物也是各但父母所生,也甚比人还有感情,而恻隐之心,原本人皆有之,可以提升爱心,真知道,不缺德。
而不缺德有孝心的孩子,想到《弟子规》文,身有伤,怡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别说轻生,自会想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会在生活中会自觉爱护好自己身体,做到不让自己被人骂是个没有教养的东西,因这句话是骂父母。
而一个爱父母爱生活的人,才会从学会爱自己,推己及人,在家里长辈,爱父母,兄弟姐妹,走出家门,爱社会,国家,一切众生。
比如家喂养了小动物,是孩子真爱,真建立了感情,是不忍伤害,即死是不忍吃其肉。而仅以爱吃和喜欢吃的名义借口,买回杀生,那是缺少爱心,仅贪爱其肉味而己,因此现父母孩子多爱无心。天天把爱挂在嘴上,真心爱的不多。
因原本家各类性德,用物化不难让孩子发现和受教知道,如自古本子不嫌母丑,包括动物,犬不怨家贫是其品德,狗守夜,鸡司晨是其天职,羊是跑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狗有守户之忠,真实不虚,动物尚有情义,,蝼蚁尚可贪生,人若不知不如物。
而现家里即算喂了猫狗只是宠物,犬怨家贫,猫不会抓老鼠,而猫原是老鼠天敌,有这种本能,捕鼠是其天职。
而现市场上甚在家仅为口腹之欲都不难见对动物手段特别血腥残忍,本惨不忍睹,但大小见惯不惊,即同理心,是为麻木不仁,不仁便无情无义,无义者无有爱心,因爱是自己内心的感受。
而凡事有正就有反,在古人发现人性本善,实无一个人之初有行恶的本能和念想,有是无意。是其家教社化善化不足,父母始无良知良心,因此难免不存心不善。
但有后人标新立异无视人性事实,提出人性本恶。可有不少人还偏就信了,事实不然,因人将死,其言也善,罪大恶极的人在临终时的遗言是对人类最好的忠告,是警世教材,因此世界各国历朝历代在处决犯人时都让罪犯留遗言,写悔罪遗书,就因这能尽量惩恶扬善。
因此本会继续摘抄《戒杀歌》类文章,愿有些简友读者因此有感,一心向善,相信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福缘善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善恶到头终有报因果不虚。人性本善是真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