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调研工作于党员干部而言,犹如船之楫、鸟之翼,是推动事业前行、密切联系群众的关键之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是洞察社会真实状况、把握发展脉搏的有效手段,更是制定科学决策、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前提。唯有通过扎实深入的调研,党员干部才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让政策举措落地生根,切实为群众谋福祉、为发展增动力。
放下架子,以“小学生”姿态拜群众为师。党员干部要始终秉持“甘当小学生”的谦逊态度,摒弃官架子,主动走到群众中间。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这就是告诉我们,要放下身段,以平等的姿态与群众交流,把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在调研过程中,要多倾听群众的"心里话",多问群众的"烦心事",不要怕听到批评意见,更不要对群众的诉求敷衍了事。只有真正把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才能让调研有温度、有深度。
扑下身子,用“解剖麻雀”方法察实情。"解剖麻雀"的求实精神,就是要求我们深入细致地开展调研,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善于从具体的人和事入手,找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党员干部要少一些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调研,多一些蹲点调研、入户走访。到基层后,要住得下来、静得下心,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亲身感受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工作环境。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既要看到成绩和经验,也要找出问题和不足。只有把情况摸准摸透,才能为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依据。
开动脑子,凭“绣花功夫”解难题。调研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不能只调研不解决,把调研成果束之高阁。党员干部要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开动脑筋、深入思考,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一抓到底,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对于复杂的问题,要注重统筹协调,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对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注重细节,用"绣花功夫"把工作做细做实,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调研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功,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坚决反对假调研,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以谦逊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有效的方法开展调研,真正做到"蹲点摸实情、入户听真话、现场解难题",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