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David识于微时
周慧敏的“我与倪震识于微时”一直让我觉得是开场白的经典,在此借用于我和David的友谊,虽然不是什么浪漫故事。
我们相识于飞机上,我靠窗捧着本书,他靠过道抱个Kindle,中间的大姐赤手空拳,于是左顾右盼地拉扯我们聊天:“一看你们俩就都是文化人。”
大姐问我们的职业,David显然并不喜欢被打扰,但还是礼貌地说是国际教育,彼时我还身陷IT咨询业终日糜战PPT,但是已经下定决心转行,于是我说我也是做国际教育的,她又问我们在哪里工作,我们异口同声说“北京”,于是大姐抚掌大笑,觉得缘分天定。
我尚未入行,求知若渴,抓住中间转机的时间,紧随David,手握小本儿,挖出了几乎一整份《中国国际教育现状与未来发展报告》的所有资料和数据。David拘谨,客气,但是毫无保留地给我讲了整整3个小时,他语速快,脑容量大,思路异常清晰。不过思想锋利的人,形象有时是另一个极端。他是美国海归,我始终以为人在一个国家呆久了,只会传染习惯,不至于连体型都……对,下面就是他本人,倒吸一口凉气有木有?
跟David建立友谊没有比一顿烤肉更容易的事了,如果有,那就是两顿,他成了我的入行师傅。直到有一次我去听某行业内大牛机构的讲座,David赫然位列主讲嘉宾之首,再一看他的Title,这才像孙悟空一般,意识到原来扫盲恩师不是凡人,而是菩提老祖。真的,坐飞机不必高冷,你永远不知道你会遇到谁。
漫漫人生路,开窍一瞬间
David金光闪闪的背景是: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博士,曾经拿到哈佛、普林斯顿、麻省理工三所大学全奖Offer,现任普林斯顿大学面试官,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前出题官…...
我认识很多介于牛A和牛C之间的人,总是津津乐道自己如何天赋异禀,神童再世,恨不得出生那天天降祥瑞,今天的一切也就顺理成章。这种人就是为了证明我们这种人没有存在意义而存在的。
但David从不避讳他曾经是一个庸常的问题少年,后面也跟着个恨铁不成钢的妈。
他生长在西南边陲一个小城市的普通家庭,中学时除了英语还凑合,其他成绩也就中等,高中痴迷网游,屡次被老妈在网吧抓现行,磕磕绊绊才考上武汉大学。
大学时翻墙玩,流连名校网站,甚是艳羡,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试试留学呢?于是人生从此开挂,托福、GRE接近满分(写作全部满分)。其申请论文被外教惊为天人,寄到国外,获得了三封分别来自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的推荐信。
我问他为什么最终选择了普林斯顿,他眨着狡黠的小眼睛(无需脑补,我们已经给出具体参考,详见下图)笑说:当然是因为钱啦!我是人类David,又不是Divine,普林斯顿给足了满满5年一直到博士的全奖呢!哈佛和麻省理工只给了3年,再说还有David Gross(David的导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勾引”。
于是他最终选择了这所爱因斯坦幽灵游荡的学校。
David 从没说过半句自己天资过人,我说你至少语言天分是有的吧?他说那也一般吧,我爸总说我嘴还不如我家那只秃头鹦鹉灵呢,你跟它说你好,它不回“你好”,而是说“来啦?”。
但我总感觉他的鱼跃龙门之路有点不可思议,中间这段漏掉了什么,比如掉进某个山洞遇到某个奇人之类的。他说其实没那么复杂,找对方法,一切皆有可能!“比如我当年打网游,那也是……算了,打得再牛也是让我妈拎耳朵回家的下场。”
虽然被父母鄙视,但他还是自豪地认为自己是个找方法和用方法的高手。
他每天兴冲冲地忙活着,在做着一个物理课题的同时,还开了很多英文课,做升学指导,美国顶尖的高中和大学都有他的学生,是真正的桃李满天下。
他读博士的时候,曾跟导师一起,在普林斯顿开了一门“创新性写作”课程,已被很多名校复制。
我其实很纳闷,中国人的应试能力一流,背都能把题库背下来,你不押题怎么拿高分?“再牛也不可能猜中每一道题,但秘诀在于,如果你了解了出题官的意图,无异于你押准了每一道题。”这位前出题官如是说。
他的英文课在坊间很有名气,有学生托福38,学了俩月大逆转拿到83,都仿佛有了“开窍”的那一瞬间。
世界已变,以何种不变应万变
David是一个资深的教育工作者,我是一个对教育知识渴求的母亲,我们都希望所从事的事业能够给迷茫的家庭答疑解惑,让教育不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黑箱”。
但是……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人类是在十字路口,还是高速入口,谁也不知道。
信息更易获取,也更加泛滥;AI带来巨大的希望,也带来各种担忧;曾经划分清晰的学科界限,又被应用的需求紧密绑缚混杂在一起;网络到底是拉近还是远隔了人与人的距离尚不清楚,但显然成功对情商的要求日益增高。
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每五十年就会有一次大的讨论和变革,此时正处于变革中心,以世界名校为代表的革新派给出统一的结论:
如果我们的大学只教授知识,那将是我们的耻辱。未来世界对于教育的要求是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掌握生存和创新的技能。
在漫漫人生中,幸运的孩子,会自悟或者遇到那么一两个关键的“节点”,突然间获得了巨大的动力,然后他会积极地去寻求达到目标的方法,如果这个过程也顺利,他将走上开挂之旅。又或者他偶然间掌握了那么一两个小窍门,发现有效,于是不断寻找,终于发现凡事都有方法,而只要方法对路,一切皆有可能,这是另一个版本的成功之路。
另一位台湾讲师妈妈,就是用一些巧妙但简单的方法,在教育三个智商测试相差甚远的孩子时(其中两个极高,另一个则远低于常人),收到了一样的学业结果。
其实很多孩子本来都有成为David的可能,只是你不知道那开窍的“一瞬间”,会发生在什么时候,又会如何发生。
(这里是分界线)
现在,David和Jeff两位藤校学霸,是“春藤公学”的常务校长,也是很多国际教育课程的讲师,同时也是“留哪儿”最资深的留学规划和申请顾问,David走的是屌丝逆袭之路,而Jeff则成长于美国一个严谨的犹太人家庭,家学渊源。教育的初衷如果一样,最终都将殊途同归。
想了解的朋友们就加入“春藤公学”的大家庭吧~
“公众号”春藤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