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单工厂模式:
简单工厂模式通常是这样:一个工厂类里面有一个静态方法,根据不同的参数,返回不同的派生自同一个父类(或实现同一接口)的实例对象。
public class FoodFactory {
public static Food makeFood(String name) {
if (name.equals("noodle")) {
Food noodle = new LanZhouNoodle();
noodle.addSpicy("more");
return noodle;
} else if (name.equals("chicken")) {
Food chicken = new HuangMenChicken();
chicken.addCondiment("potato");
return chicken;
} else {
return null;
}
}
}
二、工厂模式:
拥有两个及以上的工厂(注意其继承自同一个父类或接口),然后选择需要的工厂,再根据选择的工厂产生具体的对象。
三、抽象工厂模式:
注意:抽象工厂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要加个显示器,就需要修改所有的工厂,给所有的工厂都加上制造显示器的方法。这有点违反了对修改关闭,对扩展开放这个设计原则。
四、单例模式:
1、饿汉模式: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 首先,将 new Singleton() 堵死
private Singleton() {};
// 创建私有静态实例,意味着这个类第一次使用的时候就会进行创建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instance;
}
// 瞎写一个静态方法。这里想说的是,如果我们只是要调用 Singleton.getDate(...),
// 本来是不想要生成 Singleton 实例的,不过没办法,已经生成了
public static Date getDate(String mode) {return new Date();}
}
2、饱汉模式: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 首先,也是先堵死 new Singleton() 这条路
private Singleton() {}
// 和饿汉模式相比,这边不需要先实例化出来,注意这里的 volatile,它是必须的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Singleton instance = null;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 加锁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 这一次判断也是必须的,不然会有并发问题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instance;
}
}
注意:双重检查,指的是两次检查 instance 是否为 null。
3、嵌套类:
public class Singleton3 {
private Singleton3() {}
// 主要是使用了 嵌套类可以访问外部类的静态属性和静态方法 的特性
private static class Holder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3 instance = new Singleton3();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3 getInstance() {
return Holder.instance;
}
}
五、建造者模式:
先 new 一个 Builder,然后可以链式地调用一堆方法,最后再调用一次 build() 方法,此时需要的对象就有了。
class User {
// 下面是“一堆”的属性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password;
private String nickName;
private int age;
// 构造方法私有化,不然客户端就会直接调用构造方法了
private User(String name, String password, String nick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password = password;
this.nickName = nickName;
this.age = age;
}
// 静态方法,用于生成一个 Builder,这个不一定要有,不过写这个方法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public static UserBuilder builder() {
return new UserBuilder();
}
public static class UserBuilder {
// 下面是和 User 一模一样的一堆属性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password;
private String nickName;
private int age;
private UserBuilder() {
}
// 链式调用设置各个属性值,返回 this,即 UserBuilder
public UserBuilder 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return this;
}
public UserBuilder password(String password) {
this.password = password;
return this;
}
public UserBuilder nickName(String nickName) {
this.nickName = nickName;
return this;
}
public UserBuilder 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return this;
}
// build() 方法负责将 UserBuilder 中设置好的属性“复制”到 User 中。
// 当然,可以在 “复制” 之前做点检验
public User build() {
if (name == null || password == null)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用户名和密码必填");
}
if (age <= 0 || age >= 150)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年龄不合法");
}
// 还可以做赋予”默认值“的功能
if (nickName == null) {
nickName = name;
}
return new User(name, password, nickName, age);
}
}
}
核心是:先把所有的属性都设置给 Builder,然后 build() 方法的时候,将这些属性复制给实际产生的对象。
此时,客户端的调用是:
public class AP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User d = User.builder()
.name("foo")
.password("pAss12345")
.age(25)
.build();
}
}
六、原型模式:
有一个原型实例,基于这个原型实例产生新的实例,也就是“克隆”了。Object 类中有一个 clone() 方法,它用于生成一个新的对象,如果要调用这个方法,java 要求类必须先实现 Cloneable 接口,此接口没有定义任何方法,但是不这么做的话,在 clone() 的时候,会抛出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异常。
protected native Object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复制代码java 的克隆是浅克隆,碰到对象引用的时候,克隆出来的对象和原对象中的引用将指向同一个对象。通常实现深克隆的方法是将对象进行序列化,然后再进行反序列化。
七、创建型模式总结:
1、作用:
为了产生实例对象。
2、各模式总结:
简单工厂模式就是根据类中静态方法的参数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实例;
工厂模式在简单工厂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选择工厂的维度,需要第一步选择合适的工厂;
抽象工厂模式有产品族的概念,如果各个产品是存在兼容性问题的,就要用抽象工厂模式。
单例模式是为了保证全局使用的是同一对象,一方面是安全性考虑,一方面是为了节省资源;
建造者模式专门对付属性很多的那种类,为了让代码更优美;
原型模式用得最少,了解和 Object 类中的 clone() 方法相关的知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