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豆 家庭教育工作者,生涯规划师
如果说好的教育取决于好的亲子关系,那么我觉得好的亲子关系取决于好的沟通。研究表明,只有5%的人生学习来自教诲,而我们能记住的95%均来自家庭和社会的互动。所以说家庭中和孩子的互动、沟通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那么如何和孩子好好沟通呢?就是和孩子说话要注意轻声细语,要大吼大叫的时候忍住脾气吗?其实,好的沟通并不仅仅在于说话的语气,这只是表面,根本的原因是它有良好的沟通理念和沟通方法,今天我们就分享这些良好的理念与方法,让我们把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化为合作。同时,我们思考一下,以下5点,你平时都做对了吗?
01 你是一个教育目标明确的家长吗?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作为父母,我们好像就是在高速公路上自动驾驶的司机,一路向前,但是现在我们需要停下来,想想我们的方向和目的地,因为只有当我们知道,我们的选择和努力是为了什么,我们才更有力量去达成目标,而不是遇到问题就迷茫、焦虑。
现在想一想,你是一个教育目标明确的家长吗?你希望培养的孩子具有什么品质?为此你都做了什么行动呢?有人问,这和沟通有关系吗?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像我们在海上航行漫无目的,迷失方向,剩下的就是时间消耗,有可能还会觉得疲惫、慌乱甚至绝望。
如果明确以上的目标,生活中,我们还会不会做一些违背自己初衷的事情呢?比如我们希望给孩子自信,但是报了很多他不喜欢、不擅长的兴趣班,孩子变得消极抗拒;我们希望孩子独立,但是不给孩子试错的机会,一直替孩子做选择和决定;我们希望孩子少玩电子产品,但是我们回家一直看电视、玩手机?
那么如何做一个目标明确的家长呢?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两个练习,明确自己的育儿目标:
①从长远目标来看,我希望孩子成人后具备哪些品质?
专注长远目标,会让我们正确地审视自己当前的行为,也让我们更清晰地关注到最重要的事情,不会因为别人家的孩子一举一动,不自觉地比较和动摇。
②从当下行为来看,我将要做什么?
仔细审视我们列出的那些希望孩子成人后所具有的品质,比如你希望孩子诚实、乐观、有责任感、爱学习……现在把它们套用在自己身上,你将更清晰地看到,你需要具备哪些品质,为你的孩子树立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采取哪些行动引导孩子?
02 你能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需要吗?
看到行为背后的需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不仅仅是对孩子,对我们成人也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清楚行为背后的需要是什么,所以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比如,一位丈夫回到家很生气,一下把电脑包扔到沙发上什么也不说,如果你是妻子,你看到这行为是什么需求呢?你看到的是丈夫一回来就没好气,简直不可理喻;还是你会想到,这行为的背后可能是因为他今天可能很辛苦,遇到不顺利的事情,需要的家里的理解和包容呢?
同样,孩子的行为背后的需求你看得到吗?比如青春期的孩子,他天天说不想上学,你问他原因,他说因为自己脸上长了青春痘,你的反应会是什么呢?你会不会说:多大点事啊?谁看你啊,你不说我都没看见!还是你能从孩子行为背后读懂: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在意自己的形象,并且特别在意同伴的评价,他的背后是需要同龄人的关注、认同和归属感。所以说,如果我们学会看到行为背后的需要,孩子就不会对父母轻易关上房门,大声说一句:反正你也不懂。
当然,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需要,不意味着他用什么方式满足都是对的,但满足需要的方式有恰当不恰当之分,我们可以引导孩子选择更恰当的方式,比如上面的那个例子,我们可以对孩子表示理解,接纳他的情绪,然后用其他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去医院看医生、涂一些药膏、调整一个发型……替代“不上学,不见人”的解决办法,有了这个沟通理念,我们能大大减少冲突,也能和孩子一起找到新的解决方法。
03 你会给孩子的付出及时的肯定吗?
听到肯定,可能我们想到很多育儿方法,都说奖励、表扬对于孩子行为的作用,但是这里强调的是肯定,不是物质的奖励。事实上,让父母开心也是孩子的快乐之源,生活中很多场景正是如此,比如孩子回到家兴高采烈地分享美术课的作品;讲很多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给父母听;学习了一项新技能,迫不及待地展示给我们看……
孩子为我们也付出很多,可是为什么我们时常感受不到呢?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觉得孩子是被照顾的,没有能力给予,或者我们习惯关注孩子的问题,不懂得花心思肯定孩子正面的奉献,容易回复一句:行了,好好学习,赶紧写作业吧……当我们没有及时给予孩子付出与肯定的时候,我们就像在拒绝孩子送的礼物,千万不要以为沟通是在有冲突和矛盾的时候才重要,平时愉快、积极的时候沟通更重要,这就好像在给我们亲子关系的“情感账户”存钱,平时维持良好的账面表现,发生分歧的时候才至于“情感账户”余额不足,与孩子争吵、抱怨啊!
04 你会使用尊重的语言与孩子沟通吗?
语言是沟通重要的工具,但语言也是一把双刃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陪孩子写作业,绝对是父母与孩子冲突的高发地,我们想象一下,这个时候是不是也常用批评、指责的口吻和孩子对话呢?忍不住发火的时候,怎么用尊重的语言和孩子对话呢?使用尊重的语言,最重要的四个步骤就是表达: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别小看这简单的几个词,作用很大。
①客观观察:说出客观的观察,强调的是不要主观的评判。观察就像一个摄像机记录事实而已,想象一下,摄像机会不会说:你太调皮,你太不认真、你太懒,你太粗心……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两种说法的区别:
你太懒了!(评判)
现在已经十点了,你还在床上。(观察)
你太马虎了,一点也不认真!(评判)
我看到你题目还没读,就开始做题。(观察)
②觉察感受:感受是在传递内心的声音。有一次我们和家长朋友玩一个游戏,一分钟写出来20个感受的词,大家写的都是高兴、难过、伤心……比较基础的词汇,想到复杂的感受有点难,比如尴尬、害羞、委屈、得意、骄傲……如果我们对自己和孩子的感受不敏感,就会错过很多心灵链接的机会。有时候说出感受,问题就解决了。比如一位妈妈分享她表达感受后惊喜——以前她总是和孩子说不要光脚在屋里跑,孩子就是不听,后来她说:我看到你总是光脚在屋里跑,我担心你着凉,孩子立马就起来穿鞋去了。
③明晰需要:知道感受之后,我们需要看看产生它背后的原因,尤其是消极感受,都是因为某一种需要没有满足,比如说我太累了,因为我需要休息;我觉得委屈,因为我需要被公平对待;我太生气了,因为我需要你的理解。尊重孩子和尊重自己的需要一样重要,我们都要考虑如何满足。比如我们想周末终于可以早晨多休息一会,需要睡觉,可是孩子的精力无限,他的需要是陪伴,要你早起陪他玩。清晰双方的需要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比如你可以提前准备好拼图、积木、绘本,让他早晨在你身边安静地玩一会,你继续躺会,或者你可以周六休息,周日早起陪他玩……还有别忘了寻求孩子的帮助,可能他想的解决办法比你的更有效!
④提出请求:首先请求要是可执行的,什么是可执行呢?可执行的意思就是要具体、明确,不能太模糊,孩子听了完全不知道要做什么。
过马路的时候,你不要乱跑。(×)
过马路的时候,我要你拉着妈妈的手。(√)
你能不能考虑别人?(×)
接下来的十分钟我打电话,你说话要小声一点好吗?(√)
你不能看看房间有什么可以做的吗?(×)
你能帮我花10分钟把地上的玩具都放在箱子里吗?(√)
另外,注意,我们提出的是请求,不是要求,要求是必须要执行的命令,而请求是寻求合作的态度,需要双方协商达成一致,请求意味着我们要接受可能被拒绝的风险,这里面深层的沟通理念就是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是彼此尊重、平等的关系,不是单方命令的服从关系。
05 你是控制型还是赋权型育儿方式?
在《非暴力沟通 亲子篇》的书籍中,给我们展示出两种育儿方式,形象地体现出不同沟通方式的语言和语气,沟通的结果我们也可想而知。
控制型育儿方式的典型表达:
我要你马上去做!
不要让我说第二遍!
不要犟嘴。
我知道你想玩,但是你得先……
我得跟你说多少遍。
赋权型育儿方式的典型表达:
咱们一起想一个解决办法吧!
我想听听你的建议。
你愿意吗?
我想知道这会儿你需要什么?
听到这个决定,你有什么想法?
赋权型育儿方式,体现的都是考虑对方的想法,这正是沟通的本质,沟通的本质就是双方协商,而不是“你赢我输”或者“你输我赢”,沟通的意义在于寻找第三个解决办法。
书中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它说要听到每一个“不”字背后的“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你让孩子洗澡,他说“不”,可能因为这个时间他动画片正看到最精彩的地方,过五分钟之后洗,他就会说“是,我马上去”;
比如你让孩子快点写作业,他说“不”,可能是他遇到困难不会写,等那个知识点明白之后,他就会说“是,我也想快点”;
比如你让孩子收拾屋子,他说“不”,可能因为他今天心情很不好,需要你的倾听与理解,等你听他说完比赛失利之后,他说“是,我心情好多了”。
如果我们愿意多花一点时间去沟通,我想我们能听到孩子每个“不”字背后的“是”,那么我们就真的跨过与孩子之间“代沟”,通往孩子的心里,真正做到会“沟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