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生演讲恐惧的原因,最常见的是觉得忘词、害羞、台下人会嘲笑自己等等。但更深层次的,还需要心理学家的解释。
“角色扮演”理论
麦克卢汉认为,人类是非常擅长“角色扮演”的物种。一旦没有一个定义完好的角色去扮演,人便会感到非常不舒服。我们每个人都自己的角色,如父亲、学生、银行职员、病人等。如果我们的角色遭受质疑或者突然发现自己没有角色去扮演,就会陷入恐慌。
回归婴儿行为
除了“角色扮演”解释之外,奥地利的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人生下来的那一刻,因为恐惧而哭叫。成年后我们或许不会再通过直接当中大声痛苦或者低声抽泣来表达恐慌,但是当我们“暴露”在他人目光之下时,我们仍会感受到这份原始的恐惧,回归婴儿行为,产生无助和恐惧。
能量心理投射
奥地利精神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当我们在他人面前展现自己时,也就是当我们“站出来”的时候,我们正在将自己的天分、能力、信息、知识投射到他人身上。我们用自己的这些“能量”使他人获得“能量”,但同时,我们也使自己丧失了“能量”。换句话说,我们在提升他人的同时,也就降低了我们自己的自我意识,这种心理投射使得我们感到很不舒服,或者觉得自己特别脆弱。
也许你会说,了解了这些原因,并不能完全解决我演讲恐惧的问题,那么请接着往下看。针对演讲恐惧,这里从两大块分别展开说明,一块是道一块是术,道即使观念、原理、心态,术即执行、方法、步骤。
道
有一件所有人都必须了解的事,就是任何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演讲恐惧,即便是做演讲的究级大师,也同样会有恐惧产生,只是他们在上台之前,通过大量练习、掌握诀窍,将这种恐惧的状态变成自我可控的,让他人感受不出来、仅此而已。
也因为大多数人都恐惧演讲,所以人群中只有一小部分能掌握演讲的技能,所谓物以稀为贵,也就是说练好演讲这门技能会非常有价值。演讲在生活工作当中随处可见,无论是商品发布会、公司年会,亦或是普通的单位会议,甚至是求职者遇到的面试,都属于演讲的一些实际应用。所以,有些人说演讲也许是改变人生命运的手段。
术
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克服演讲的恐惧呢?总体结论是:想克服演讲恐惧的唯一方法是——多讲,反复出丑。
在演讲之前,你需要为主题做充分的准备,演讲的素材要两倍于你的演讲时间,演讲之前你需要熟练掌握演讲的框架,可以通过关键字等形式,将整个流程结构化的表达出来,以便于你能把握演讲的进度。
演讲的的练习分为几个阶段,刚开始的时候,新手演讲可以一个人对着镜子进行练习,同时对自己的演讲做全程录音录像,这是最好的改进方式,通过录音和录像,你就可以直观发现在哪些地方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当你觉得自己一个人已经练得非常娴熟的时候,你可以选择找亲朋好友,讲给他们听,然后根据他人的判断来进行演讲的改善。演讲的主题一定是他,一定是观众,而不是我,所以他人评价才是最为客观公正的。
另外,还有一段令人最恐惧的时候莫过于即将上台的那一段时间,针对这一段时间的克服恐惧的办法是反复练习演讲刚开始的前三句话或开场白。通过多次练习,熟练掌握,让自己迅速进入演讲状态,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到观众头上,然后根据预先演讲的步骤讲下去。
市面上有很多针对演讲的各种技巧,每个人的说法都各不相同,本人对演讲书籍有过一些涉猎,这些技巧基本大同小异,将一些比较知名演讲的技巧进行汇总才形成了这篇文章,其实真正克服恐惧的关键是演唱者一定要在了解理论后亲身去实践,多出丑,多讲才能真正克服内心的恐惧,如果你永远站在岸边,即便你学遍了所有的游泳理论,也不可能学会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