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坊 [江右古村有金溪 (18)]

       自金溪县城经游垫、崇麓去合市的这条公路,有的地图上称它为312省道,更多的地图则是称636乡道。从实际路况上看,还是说乡道比较合适。

       离开游垫,在即将到达崇麓的时候,公路右边高岗上醒目地凸现两幢毗连的“方盒子”,见状连忙停车,下来问得村名叫“姚坊”。

         这就是金溪,古村落多得俯拾即是。

       过后得知,姚坊,包括再南边些的游垫,都是隶属崇麓的自然村。回头看了下路书记录,自游垫至崇麓足有3公里。也就是说,崇麓这个行政村,其辖地至少可达方圆3公里,这在北方平原是难以想象的。所以我一直认为,金溪确为江南一方宝地,是上苍对这一方子民的恩惠。广袤的田畴,丰沛的雨水,再加上疏朗的村落,适宜的人口密度,放在农耕社会,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地方,滋养人那是没说的。

       岗上的这两幢毗连的古宅,早年是一家两兄弟的。陪我一起上来的兄弟说,他小的时候就在里面住,两幢房子另辟有侧门后门,转来转去捉迷藏,是小孩子们玩儿得不亦乐乎的童趣游戏。

       现在,靠里的一幢,用来养了牲畜,门口粪肥遍地。

       另一幢则垮塌了前厅,但我们可以借此清楚地看到金溪这种“方盒子”民居的典型结构,那就是“砌砖为框,穿木为架,架上搭顶,顶上覆瓦”。

       如果说,中国传统“抬梁式”木构建筑的特点是“墙倒屋不塌”的话,那么金溪这种“穿斗式”民居“方盒子”,则是“屋塌墙不倒”。

       特意又有兴致地跑到宅前稍高的土坡上拍下一幅照片,山林,屋舍,池塘,一幅山水形胜的立体画面,标准的“前有财(水),后有靠(山)”。

       由衷赞叹:我们的古人,在造屋选址上,真的好讲究,好了不起。

       姚坊是个很小的自然村,大概也就十户左右人家,新村毗邻公路而建,旧村则在新村背后的坡地上。

       一个追求的是方便,一个追求的是意境,这就是古今立村造舍考虑上的差别,各有选择,取舍背离。

       对住宅的讲求,我们可以列出条件一大堆,而古人,只消一个“诗意”,便能让我们面面相觑,毫无脾气。

       我欣赏、赞叹、仰慕古人的格局,在他们的境界面前,我们自惭形秽,贱如蝼蚁。

       瞧这些古宅,尽管已成断壁残垣,但神韵依旧不减,山作屏,水为邻,青草为之做伴,绿萝为之披衣,诗意永远不蜕,这就是它的气质。

       一座祠堂路边孑立,额题四字,虽曾被抹灰覆盖,但依稀还能揣估出来——“姚氏祠堂”。姚氏的村落嘛,祠堂还能不姓“姚”?

       这也是江南村落最让我敬重之处,再小的村落也有祠堂,因为那是族人祭祀先祖、安放灵魂的地方。

       姚坊古村仅此一条古道,宅邸亦即仅取古道一侧。

       一户人家,屋舍与门楼同一平面上的错落衔接,形成视觉上的起伏跌宕。门楼的门楣恰好框住屋舍的门楣,又形成一种透视关系,这是造园艺术常用的手法。门前窄窄的石板小路,与宽宽的石阶踏步形成横向体积、纵向高低的强烈对比,显得灵动而活泼。而这条窄窄的石板小径,越过门楼后,又先往外划了一道优美的弧线,然后才折回伸向房门,与台阶前的小径连起来看,像美女扭动的腰肢,形成了一条长长的“S”形曲线,既增强了庭院的深邃感,又在有限的空间内,给视觉以充分的扩展。

       进门后的设计,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颠覆了金溪传统“方盒子”的布局。整体看上去,借鉴了北方四合院的设计理念。开放式的正厅,与封闭式的两厢,形成了“动”与“静”的功能区分,且纵向辟设天井,大大扩展了天井的面积,极大改善了采旋光性能。

       “乡云第”,也是一家十分讲究造型设计的古宅,门楼两则的起脊,像是后期的改造。但整个界面的呈现,也是别具一格。临近路边的八字墙门楼,与其后的宅门也形成一种前后呼应的透视关系,增加了幽深感,以求虽临街衢,亦能闹中取静的效果。

       “乡云第”,连宅号也如此富有诗意。

      村路尽头的一户古宅,更是让人称赞不已。

       石板路拾级而上,蜿蜒前伸。地势上,自村路至宅邸,缓而有致地连跃三级平台,辅以青青的菜园,密密的山林,“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意境呼之欲出。

       登至二级平台,宽大规整的台阶踏步,左右对称的景观林木,均令人望之心旷神怡。注意到台阶上尚存散落的石质构件,怀疑古时这里应有一座带有花墙的门楼。

       古宅坐落于第三级平台之上,正面看也是金溪典型的“方盒子”,门楼简约大气,门前建有影壁。

       这户古宅应当还有人居住,门前的竹竿晒衣架,旁边矮墙上晾晒的鞋子,紧锁的大门,门边斜倚的扫帚,以及收拾得整洁利落的前庭,无不增加了这种判断的可能性。

       在宅邸的侧面高墙之上,也发现了一反常规的“起脊”。专注了三户古宅,竟家家都现异于通例之处。在一个仅仅十户上下的小村落,建筑形制上竟出现了这么多不同寻常的“变异”,究竟是后期的改造,还是初始的设计,没能进得门去一看实在可惜。不过,觉得这一现象很值得研究。说不定,它会派生出金溪民居的另一种气象。

       不怕得罪人,依我说,逛姚坊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往往比逛那些知名古村还要有意思,因为它往往会将猝不及防的意外惊喜赠予你。

       这,正是金溪古村落的不凡魅力。

访于2016年4月7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