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回应与没有回应
1 生活中有一类人,遇事自己解决他的压力、纠结和痛苦都是自己在承受,他不会向外界求助。这类人看起来很独立,坚强,其实他的能力是不容易发展起来的。这样的人和他人是缺少链接的,不愿去求助,是不愿和别人产生链接,这种不愿链接的原因,可能是小时候的需求是不被回应的,当需求一直不被回应,会让自己处在收不到回应的状态,这种收不到回应是痛苦的,要避免这种痛苦的方法,就是断开和他人的链接。
2 痛苦都是源自于和他人的关系,收不到回应感受到的是不被尊重,所以当你想要一个人爱你、依赖你,那你就多回应他,如果你想让人从生活中消失,就不去回应它。
3 当孩子向父母倾诉心里的苦闷时,父母的说教并没有回应孩子的情绪,而是回应的孩子行为逻辑的不合理,真正的回应不是语言,也不是行为,而是精神层面的链接,现在的孩子缺的不是物质,所以精神层面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4 两个人吵架是有回应的,有回应就有链接,这是一种带伤害的链接;假如甲对乙一直发脾气,而乙一直忍,一直忍是没有回应的。你的不回应让甲的脾气越来越大,因为你的不回应,让甲感受到不在乎;而只顾表达自己不是在回应对方,方向偏了数量越多,伤害越大,回应是一种互动,他需要双方信息流动起来。
二 学会回应
1 尊重你的感受,做回自己
回应是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而不是别人告诉你的正确答案,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恐惧,表达出自己的痛苦和难受,让对方看到你的脆弱,并让对方去解决问题,你要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你发脾气时,你表现出来的只是情绪下的状态,而你内心的感受是看不到的,当你能看清自己的时候,就能平静地对待别人了。
二 注重关系链接
学会回应,也要引导孩子学会回应,告诉孩子你需要的是他的回应,而不是想要去控制他。
孩子的作业是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关系,当孩子的作业出了问题时,是孩子和老师的链接和合作出了问题。
孩子引起家长的不舒服,是孩子和父母双方的事情,父母单方面去要求孩子是把孩子隔离了,没有引起孩子和父母之间的链接。
3 家长的自信
你要相信孩子是很需要你的,你的自信会让你不断的与他建立链接。回应是自己和他人的相处模式,他和你本身的人格有关,我们需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人格,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有爱。
越自信的人会越觉得自己重要,越重要就会觉得别人越需要他,觉得别人越需要他,他就会越关注别人。
越不自信的人就越会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因为他觉得别人不关注他,所以他就老是去希望别人怎么样。
希望给大家带来启发,教育永远不是教你怎么去做,而是给你启发,然后让你自己去寻找合适自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