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上)

古人曾有俗语“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金圣叹也曾经说过一句“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为什么?怎么就有了这样一句俗语?还是先看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根据字面意思来看还是比较好理解的,少年人不要看水浒,老人不要看三国。一般人都不会理解成少年人都不看水浒,老人都不看三国,这样理解意思就差远了。根据实际书籍来看一般人也不会去这么误会,老人看不看三国虽不知道,但从实际来看,比起三国少年人是真的更爱看水浒。水浒当然比三国更能吸引少年人的注意力。

但是为什么少年不要看水浒老人不要看三国?看了又会怎么样?不如分开来看。“少不看水浒”相对好理解一些,毕竟对世人对这句解读版本较少整体理解和想法差异也不是很大。

关于“少不读水浒”的第一种说法是认为《水浒传》中多讲的是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勾当,书中所描述的尽是呼啸山林、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情节。少年人血气方刚心性未定,看了之后难免会神而心向往之,以为这种生活肯定再快活也不过,容易受此书之影响学会了铤而走险叛逆造反,以致毁其一生。其实就是觉得少年血气方刚易于冲动,看了《水浒》再学下里面的英雄好汉形成不良的习性,因此有了这上半句的“少不读水浒”。

还一种说法则讲因为《水浒》对人性、社会的深刻洞察以及其反映出的故事发生和创作时代的苦难,带有一定的灰暗色调,少年读了可能会感到前途的渺茫,产生悲观情绪。所以“少不读水浒”。

这么一看也很有道理,不过再结合现如今的少年人还是更认可第一种说法,毕竟悲观的少年占的还是少数,更多嗯少年还是血气方刚心性未定的,能让人专门针对一本书做个点评的应该代表的是更普及的问题。想想古人的生活悠闲娱乐相对来说还是少一些,这看水浒的少年人和现如今看《古惑仔》的少年人跨越遥远的时空来看似乎也并无不同,基本上这句“少不读水浒”和算是起到了后来的“少看电视”或者说“别学电视里的坏习惯”这样的劝导作用。这样一看,还是第一种说法更贴切。

至于“老不读三国”相对来说就难理解一些了,解读版本多差异也不小,版本是层出不穷还各有依据,并无统一的解读。先找了几个相对广泛的解读版本。

关于“老不读三国”第一种版本讲整部《三国演义》写的则几乎全是权谋算计,读了之后难免会让人起而傚尤工於心计,成了老奸巨猾。尤其是蜀汉孔明壮志未酬身先死,老年人阅读之余总会掷书三叹,感慨万千,大有虽欲再创事业却有心而无力,以致郁抑消沉不已。讲的也没错。


【无戒 365 极限挑战营第 049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