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不感兴趣吗?

忙碌的丈夫对家务表示“不感兴趣”,往往是由于没有留出投入的时间,或者再怎么做也会被妻子数落。

你的母亲对如何用电脑“不感兴趣”,也许是因为她觉得自己用不好电脑,或者你让她觉得她太笨了。

老年人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或者怎么做都没有年轻人做得好。

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往往是由于自己觉得没有学好的能力,或者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

毕业生对工作“不感兴趣”,其实是觉得在自己没有能赚钱的本事,或者是害怕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自己心里满意的目标。

朋友说对爱情“不感兴趣”,其实是觉得自己不够好,或者害怕自己投入感情也会失败。

但是没有人愿意说我很害怕,所以他们骗自己说:“我根本不感兴趣!”

他们不是缺乏能力,也不是缺乏机会,他们缺乏的只是投入—对不知道结果的事情的投入!

“无趣之人”,往往不是无能之人,而是无胆之人。

                                                                                 ——摘自古典《拆掉思维里的墙》

我一直没有学开车,我对朋友说我对这个没兴趣,其实当老公出差我和女儿在寒风中搭车时,也想过如果会开车就好了。但是我觉得自己反应不够快,眼神不好,还有身边的一些女性朋友学车之后,或者因为一次事故吓住了,或者家人不放心不让开,或者没机会开,所以,我也就干脆放弃了。

女儿在学校很少参与文体活动,也不愿意参加舞蹈班,说是没兴趣,其实我知道是不自信。

单位里有些年轻人,常常因为“忙”或“不感兴趣”,而放弃单位里的演讲啊、竞赛啊,等各种机会,其实我觉得这样的活动是非常锻炼人的,而且是难得的展示机会。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因为胆怯,才放弃了一些机会,并不是自己说的“不感兴趣”。

觉察到这个根源所在,可以让我们更加认清自己。是真的不感兴趣,还是害怕失败呢?

心理学研究中关于人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

在舒适区我们得心应手,每天处于熟悉的环境中,做在行的事情,和熟悉的人交际,甚至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对这个区域中的人和事感觉很舒适。但是学到的东西很少,进步缓慢,而且一旦跳出这个领域,面对不熟悉的环境及变化,你可能会觉得有压力,无所适从。

学习区里面是我们很少接触甚至未曾涉足的领域,充满新颖的事物,在这里可以充分的锻炼自我,挑战自我。比如,生活中,换一条上班的路线;学习中,接触另一 个专业的书籍;工作中,切换到另外一个岗位。

恐慌区,顾名思义,在这个区域中会感到忧虑,恐惧,不堪重负。比如在公共场合演讲,或者从事一些危险的极限运动。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在“学习区”内做事,人才会进步。尝试新鲜事物,探索未知领域,能开拓思维和视野,激发潜力。

所以,我们要尝试练习,每天至少有一两件在舒适区外做的事。

现在我会在反思日记里问自己“有没有尝试什么新方法、新东西,有什么收获?”时时提醒自己多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感赏女儿下午能自觉学习,感赏晚上女儿准时吃饭,感赏女儿今天自己洗了内衣,感赏女儿能陪我出去散步,感赏女儿情绪稳定!
    徐菲儿阅读 95评论 0 0
  • 一个毫无盼头的周二午后,窗外秋雨绵绵,了无生趣。我和老李在办公室修改处长的讲话稿。老李算是处里的老同志了,我作为刚...
    舒克贝吉塔阅读 374评论 0 0
  • 成熟是一种状态和习惯,一种稳重和庄严,一种温和和精神。 不要拘束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应该敞开心扉去与人交流和合作。...
    云上行者168阅读 223评论 0 0
  • 但活着就要去瞎想,这是自然赋予人类的神力。 所谓维度,不过是人类梳理出来对宇宙进行探索的工具。一切适用的方法论都有...
    墨度阅读 265评论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