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幼儿园都陆续开学了,我家小九也背上小书包成为了一名小班学生。入园的第一天,尽管我已经对分离焦虑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看到很多孩子撕心裂肺的哭闹时,还是让人觉得于心不忍。
小九入园很顺利,没有哭闹也没有抗拒,从这两个星期的表现来看,情况比较稳定,而且她已经喜欢上去幼儿园了。这说明我所用的方法已初见成效,我迫不及待的想把它分享给更多的家长朋友,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不哭不闹的爱上幼儿园。
要“打败”分离焦虑,首先我们要知道分离焦虑是怎么产生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分离焦虑从入园前到入园后都会存在,这种焦虑主要来自于外部环境改变所带来的不安全感,我总结了一下,这种不安全感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残忍的误会——爸爸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
这种误会常见于经常跟孩子说“你是我捡来的”或是“你要是不怎样,我就不要你了”的家长。这些话会把不安深深的种在孩子心里,到了送园这个需要彻底和父母分离的场景,当父母决绝的转过头的时候,孩子会真的以为自己要被抛弃了,自然会声嘶力竭的挽留父母。
2)陌生的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对孩子来讲既陌生又新鲜。从室内外的布置到玩具的种类等等都有很大不同。这些会让孩子感到好奇,但同时也会引起他的恐慌和不安。比如有的孩子在家中上厕所时使用坐式的小马桶,而幼儿园则是蹲坑,类似的不适感会增加孩子在陌生环境中的心理压力。
3)陌生的人以及新的人际关系
入园之初,孩子见到的老师和小伙伴都是陌生的面孔,容易使孩子感到不安。由于幼儿园是集体教育,一个老师要带5到20个孩子。这和孩子在家几个大人围着他一个人转的环境有着天壤之别,这种落差感会让孩子觉得在入园之初失去了亲情和温暖。此外,孩子在幼儿园不可避免地会处于一种竞争的环境之中,比如如何获得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如何占据自己喜欢的玩具等等。因此一些孩子在入园之初会感到不知所措。
4)生活习惯的改变
幼儿园有固定的生活时间表,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起床,都有固定时间。而孩子在家中的生活规律大多与此不符。有的孩子甚至有一些不良的生活规律,如晚上熬夜,早上睡懒觉等;有的孩子则精力旺盛,没有睡午觉的习惯。此外,幼儿园的饮食和饮水也和家中不同。这些不同对孩子而言都是一场挑战。
5)要求的提高
在幼儿园里老师会要求孩子具备一定的独立和自理能力,比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裤、自己上床睡觉、自己上厕所、遵守一定的规则等等。这些要求都可能使孩子感到一种挑战和压力。
知道了分离焦虑的来源,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逐个攻破。我用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之前文章中提到过的“情感引导”,简单来说只有两步:埋下种子和触发种子。
1)让孩子知道上幼儿园只是暂时与父母分离。在上园的半年前,我给小九买了一套关于幼儿园的绘本,为的就是让孩子能够提前对幼儿园是什么有个了解。其中一本叫“妈妈一定来接你”。里边从孩子的视角模拟了父母在接孩子的时候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比如“工作堆得像小山一样怎么办”“风太大把妈妈刮跑怎么办”“堵车怎么办”“桥塌了怎么办”,除了书上的“答案”,我还和小九头脑风暴,比如堵车了怎么办?我说“爸爸可以让车跳起来,一下子就从其他车的头顶飞过去”,小九说“还可以呼叫汪汪队,让它们把你的车抬过去”。当孩子参与到这个想象小游戏的时候,他就已经相信了你一定会来接他。
2)让孩子提前熟悉幼儿园。孩子对幼儿园环境的陌生不是光靠书本就能够解决的。一般孩子要上的幼儿园都离家比较近,每个学期幼儿园都会有几次参观日,家长可以提前关注幼儿园,在参观日带着孩子去幼儿园参观,熟悉环境。也可以在路过幼儿园的时候停留一下,告诉孩子里边有哪些玩具,或是看看老师们是怎么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的。
开学前,幼儿园会开一次家长会,通过家长会我们会被告知接下来的一周孩子们的食谱、课程,在上学的前一天,我们可以给孩子来个预报,明天你将在幼儿园吃到哪些好吃的,以及你将会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做些什么。这些都会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向往,消除孩子对幼儿园的陌生感。
3)告诉孩子如何交朋友。在幼儿园交到新朋友可以让孩子迅速融入,缓解人际关系带来的压力。家里有一本叫好朋友的绘本,讲小熊和小兔子玩沙子,小狸猫也想参加,可是不好意思,在它犹豫的时候,小鼹鼠,小猪,小象都大胆的加入了一起玩的行列,终于,小狸猫鼓起勇气,大声的说出“我也来一起玩好吗?”大家高兴的回答“好呀,来吧。”讲过这个故事以后,我们可以先和孩子“模拟演练”,比如我假装是一个小朋友,然后让小九来和我搭讪,让我和她做朋友。这种方式既能陪孩子玩又能让孩子演练刚学到的知识。
接下来还需要进行实操,到小区院子里找小伙伴一起玩耍,但现实往往不会如预期的一样美好,小九前几次和别的小朋友“搭讪”的时候,小朋友们没有任何反应,于是我告诉孩子“大家都像小狸猫一样不好意思对吗?没关系,大家一起玩就好啦,慢慢的你们就会成为朋友的”。
到了幼儿园当然也会有类似的情况,所以可以告诉孩子,先和老师成为朋友。因为老师是一定会有积极回应的,而且由于老师是大人,实际上是孩子在幼儿园的陌生关系中最担心的一环,只要拉近了孩子与老师的关系,孩子就能在幼儿园找到归属感。
4)根据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提前调整孩子的作息规律。孩子上幼儿园之前一般都是跟着大人的作息时间晚睡晚起,幼儿园一般早上7:30到8:30之间到园。美国睡眠研究会最新睡眠指南指出,学龄前(3-5岁)儿童的每日最佳睡眠时间为:10-13小时。以此倒推,孩子每天晚上的上床时间应该为9:00到9:30。这就需要各位家长至少提前一个月去改变孩子的睡眠习惯,提前改变孩子的生物钟,这样在刚入园的时候才不至于晚上睡不着,早上叫不起。
5)提前在家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比如让孩子学会用水杯喝水而不是吸管杯,学会自己吃饭,学会自己脱裤子大小便,学会自己上床睡觉等。我们可以运用表扬的力量来帮助孩子养成习惯。怎么表扬呢?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指出,只有当你的赞扬反映的是真实的能力和表现时,被赞扬者的自我知觉才会更好。比如孩子学会了用杯子喝水,这时父母应该给予真实而具体的肯定“你能把杯子端稳,并且喝水的时候没有让水洒出来,和上次比进步很大。”而不是泛泛的表扬“你很棒”或盲目的乐观“你能做任何事,你是最棒的”。
埋下种子是我们根据可能发生的情况跟孩子一起进行的演习,而触发种子,则是在事情已经发生后,我们引导孩子进行的复盘。通过复盘,我们埋下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
比如第一天去接孩子的时候,在回家的路上我问小九“今天幼儿园在接和送的时候是不是有小朋友哭了呀?”,小九说“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说的很对宝贝,那应该怎么办呢?”“等一等爸爸妈妈就会来的。”“说的对宝贝,爸爸妈妈一定会来接你的。”
那如果接孩子的时候孩子不停哭闹怎么办呢?我们依然可以触发种子来安抚孩子,比如“宝贝,记得吗?妈妈给你讲过,一定会来接你的,对不对?你看我是不是准时来接你啦?”孩子会想起你们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没准儿就会咯咯地笑起来呢,这就是触发种子的力量。
以此类推,我们还可以帮助孩子复盘幼儿园的新环境、有没有交到新朋友、孩子的自理能力在幼儿园是否得到应用等等。
其实分离焦虑在成年人身上也一样会发生,不论是独身到大城市打拼的“北漂”,还是初次入职的职场新人,都会感到这种无助和恐慌,所以我们不妨和孩子来个换位思考,只有我们充分理解了孩子的不安,才能顺利的帮助孩子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