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听话”,家长该反思

昨天跟孩子一起参加六一儿童节活动。

我们坐在台下,看小朋友们汇报演出。

期间,坐在我身边的一个小朋友不是爸爸妈妈陪着去得,而是奶奶。

小朋友至始至终一句话都没有说过,表情中露出难过的神色。

我的女儿偷偷告诉我:“她跟我说,今天爸爸妈妈没有来陪她,她不高兴。”

小小的孩子才三岁多,可能是进幼儿园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

看着周围的小朋友都有爸妈陪着,她该是多么难过啊。

我一直试图想递给她吃的,她都是乖乖的不要,最后没办法让我女儿过去塞给她一块棉花糖。

她拿在手里一直没吃,但最后散场的时候吃了,而且露出了笑容。

回到家跟孩子的姥爷提起这个小孩子,因为平常都是孩子姥爷去幼儿园接孩子,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比较熟悉。

只听他说:“那个孩子平常就很少说话,家人来接她就乖乖回家,很听话,也不会因为想要跟朋友们玩再多留一会。”

我听完觉得很难过,一个三岁多的孩子像一个十岁孩子一样懂事,那她受了多大的伤害。

家长们总觉得孩子听话就是好孩子,但我们忽略了,孩子也是个人,他们也有他们的成长轨迹。

他们经历过多少才会选择默默的不再反抗,多么可悲。

《懂心理的学的妈妈都很了不起》一书中曾经提到过一个发生在2014年的一个故事。

从仁川发往济州岛的“世越号”在珍珠附近海域沉没,船上共476人,其中304人葬身于冰冷的大海之中。

在这艘船上有325名去济州岛休学的高中生,遇难人数高达250人。

只因当时广播的一句话:“请待在原地,不要走动,千万不要走动,走动会很危险。”

正是因为“听话”,孩子们才待在船上没有走动,最终酿成悲剧。

我们都习惯了对孩子的“听话”教育,殊不知正是因为这种“听话”害了孩子。

某个遇难学生的父母在彭木港对着大海哭喊道:“被大海吞没的都是听话的乖孩子,不该把孩子养成一个乖孩子,都是妈妈的错。”

这是多么的痛彻心扉,值得我们一位家长反思。

但人死不能复生,已经为时已晚了。

现在很多家长都会拿“听话”当口头禅,孩子有一点反抗,我们就会想办法压制。

“你要听话!”、“妈妈是为你好,所以你要听话啊!”“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这些话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太熟悉了。

孩子们虽然没有我们的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甚至有些事情没有办法自己独立完成。

但我们只要在旁边默默的支持他们,有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搭把手,让孩子自由成长就好了。

我们的意愿不一定是孩子的意愿,我们不能也不该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

如果父母的人生定位,从“施恩者”“教育者”“管理者”和“评判者”,转变为“感恩者”“陪伴者”“帮助者”和“分享者”,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有一个多彩的明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