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写了一个推荐材料,找同事给帮忙看一下。同事看了说,这个材料只列举了取得的成绩,叙述比较平,不足以打动人心。如果加上一些成长经历和事例,有血有肉,那就更好了。我听了着实一惊,原以为摆摆成绩让人家了解就行了,原来,表达的目的还需要打动人心?
无独有偶,最近参加了几个座谈会。在发言中,发现有的同志念稿子,语气语速语调没有多大变化,念完算完,效果平平。有的则照稿慷慨陈词,面面俱到,细之又细,听完了也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还有的超时了还在不住的大讲特讲,让人生烦。而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那些脱稿而讲,重点突出,抑扬顿挫,或者娓娓道来的。跟有些同志交流起来,他们说我们费力准备了那么多,就想借着这个机会一下子都讲出来。
有句话叫贪多嚼不烂。按照我那位同事的说法来看,这些同志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没有考虑表达的目的是什么,没有目的,就不会去追求表达的效果。那么无论是口语表达还是书面表达,我们表达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追求的效果是什么呢?我想应该就是打动人心,引起共鸣,留下深刻印象。有了这个目的,我们就会去考虑在规定的时间内,讲什么,怎样讲,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总之,表达就要做到尊重规则,重点突出,有血有肉,简洁生动,打动人心。(2017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