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公众号光影驿馆GmovieG
这是一部十分钟反转一次的电影。
我反复重启的猜测都被啪啪打脸。
豆瓣评分8.6的《看不见的客人》,我看悬疑片就爱这种自虐。
片子的开头和结局很容易猜到,因为这些是导演故意给的暗示,而导演的聪慧和技巧全体现在过程中,这个过程非常考验你的推理联想能力。
这样吧,我来给你们一个情景,你们猜房间发生了什么。
男主和小三相约在某个旅馆房间,两小时之后,警察破门而入发现,男主额头带血,小三死在地上,而警方说房间再也没有第三个人。
要么男主杀了小三,要么有第三人进行了密室杀人案。
这电影假设了在房间里发生的太多“真相”,需要带脑子识别。
接着男主被抓捕,请了一位从无败绩的律师。
既然从无败绩,却在出场时反复整理仪表,进电梯时还呼出一口气,显出了点紧张,这就是其中的疑点。
接下来剧情就由律师与男主的对话开始。
对话的主题是:
禽兽,我知道你那年夏天干了什么。
干了什么?男主在那年和小三一起,路上撞死了一个小伙子。撞死之后将小伙子塞进车的后备箱,沉到湖里毁尸灭迹。
随后小三又机缘巧合进入了被撞死小伙子的家,见到了小伙子的父亲。
善良的父亲帮助小三修车,也是这冥冥中的安排,让父亲往后知晓是小三和男主害死了自己的儿子。
到这里很多人都猜到了这个从无败绩的律师大概是死者的母亲,结局一定是复仇成功或否。
但是这中间曲折程度,堪堪烧脑。
男主开始说:
撞死小伙不报案的是小三,提出抛尸也是小三
被律师逼问后又说:
不肯报案的是自己,提出抛尸的也是自己
男主接着狡猾地说:
房间里杀死小三的是死掉小伙子的父亲
被律师拆穿后又承认:
杀死小三的正是自己
这里就体现出一个哲理了——
别人告诉你的一定是真的吗
除了剧情的波折,电影一些细节也很精彩。
例如小三与死者父亲告别,开车前调整座位。
死者父亲便明白,这个车子不是小三的,必然有别人和小三一起。
这里其实也算一个点题——看不见的客人,便是这个和小三在一起的没有露面的男主。
再例如死者父亲一开始就跟小三提过自己妻子就职单位,后来小三和男主被困的旅馆正是妻子单位。
这些伏笔一早就亮给我们了,能不能发现这些细节全在智商。
除了这些细节,更动容的是父母为儿子复仇的决心。
老人丧子之痛,是无法比拟的。父亲一直跟踪男主,调查到就是男主杀了他的儿子,无奈男主权势太大,没法让他伏法。
父亲最初只想知道自己儿子被男主抛尸何处,当父亲近乎哀求得问男主,你把我儿子抛尸在哪里,我只想带他回去安葬时,为保全自身的男主必然不愿意说。
既然权利一手遮天,那只好自己复仇。
无穷无尽的跟踪,不分日夜的观察,才赢得这一局。
这里也是对男主性格的暗示,如果智商再高一点,估计电影的中间过程也就能猜到几分。
这样一个保全自己的性格,真的会在撞死小伙的时候急着报案吗?我看未必。
片尾真的律师上门,电影恰好结尾。
导演在用电影告诉我们——
一个案子会牵出来另一个案子
一个谎言将滋生无数谎言
往期精彩
再推荐一部国产剧《人民的名义》
看了一些还不错,你可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