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选读:《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每日选读内容笔记 | Day-49


今天的内容来自“得到”专栏——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之《沉没成本不是成本》。这是正式内容的第16讲,核心谈论的是“沉没成本”和“边际成本”。

概念阐述

上一讲说了“货币成本不是全部成本”。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来为我们的选择做出判断?

大多数人会将此前所付出的代价,和之后有可能获得的收益,加起来计算总和。但薛老师今天提出的观点是“沉没成本不是成本”,也就是说之前所付出的代价并不能纳入成本计算的范围之内。这是为什么?

文中的例子是,如果你满怀期待去电影院看场电影,但刚开映十分钟你就发现这部电影是个烂片,你的选择会是什么?这时候的选择就决定了你对成本的理解。

如果在意的是一件事的收益(当然是为了收益),那么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能收获的价值和我将付出的成本(时间与精力)是否对等。而此前所付出的一切其实没必要考虑在内,因为它们已经损耗掉了,与之后的价值没有任何关系(直接算作损失)。在可预见的收益要明显低于自己将要付出的成本时,出于理性考虑我们应该选择离开。

而对未来收益真正的判断依据应该是“边际成本”,概念是:要达到我们的目标,还需要投入多少。这个数字就是边际成本。

此前我们讲了,成本的判断是基于有选择的基础上。如果你有选择,至少是有“做与不做”的选择权,那么都可以做判断。

  • 比如文中的例子,假如手上有A和B两个方案,A方案投入100,回报150,B方案投入100,回报200。在还没有开始投入的时候,B方案显然更划算。
    而当你原本已经在A方案里投入了90,而B还没开始,也就是你再向A投入10就可以获得150,而B需要投入100才能获得200的情况,显然A的边际收益要高。

根据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去考虑问题,而不是将沉没成本作为自己的判断标准,相当于永远保持向前看的思维理念,有助于我们去更好规划人生,将时间精力花在更有意义有产出的地方。

困惑讨论

在A与B方案选择中,如果遇到了“成本收益值”与“成本收益比”不匹配的情况,要如何去选择?(比如A已投入60,B已投入20。选A继续投入40是纯收150-40-60-20=30,选B继续投入80是纯收200-80-20-60=40,照理是选B稍好。但仅考虑边际收益,A的“支收比”是投40得150,B的“支收比”是投80得200,即40得100。这样来说是不是该选A?)
这应该不属于今天的讨论范围,但留下此问。

最后总结一下这一讲最重要的观点: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这句话知易行难,需要我们多多实践。遇到选择要能够当机立断,把将来人生的时间价值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花费时间去怀缅过去。

今天薛兆丰老师的问题是:
如果一件事的成功概率是1%,那么反复尝试,会不会提高成功的机会?
一起思考~

知识红包 也在这里~
供你深入了解。


——持续输出的第49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者:薛兆丰刊载:得到专栏《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全文转录如下,仅供个人学习使用,特别地,对于部分内容做了解释、跳...
    西愿阅读 4,558评论 0 1
  • 在经济学范畴:有选择就有成本,没有选择就没有成本。当我们没办法再做选择的时候,就不存在成本之说,这是“沉没...
    Fubu阅读 4,840评论 0 3
  • 大家好,我是创业学院王春雨,QQ\微信:304995079,人能不能赚到钱,完全在与自己能不能对自己进行正确引导。...
    做一个正能量的人阅读 1,222评论 0 0
  • 一段情谊的开始,便是生命中注定的缘分。不然,茫茫人海为什么偏偏让我遇到你。我想,能够被温暖的心感动着,牵挂着……这...
    9865baf7dbcc阅读 2,953评论 5 1
  • 好想哭,又他妈的犯傻了,本来中北的宣讲会,没有仔细看,跑到了闵行。重要的是没有人倾诉,呃,好悲催啊。从小就慌里慌张...
    花儿的博文阅读 1,19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