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了解如何去做一位职业的动物训练师,但我并不是很了解动物本身。”美国奥兰多水世界的一位虎鲸训练师,在纪录片《黑鲸》里诚恳地道歉。《黑鲸》这部纪录片, 2013年上映,一播出就引起了美国当地轩然大波。
对于生在海边的我来说,小时候经常嚷着要妈妈陪我去海底世界,每次都要去见识见识海底的霸王。虎鲸,自然在我每次必看的名单里。尤其是虎鲸的长相,在它几乎全黑的上半身上,有两块儿大白斑。我第一次见到虎鲸模样的时候,以为那两块儿白斑就是它的眼睛,还想着这么大的眼睛,盯它半天也不带动。我就拽着妈妈的袖口问,虎鲸难道感觉不到累吗?为什么那么大的眼睛能坚持那么久都不眨一下呢?十万个为什么以后终于弄清楚了,原来虎鲸的眼睛在白斑的前端,白斑是它迷惑敌人的小伎俩。看虎鲸,免不了要看露天虎鲸表演。炎热的酷暑,被虎鲸突如其来的水花浇一身湿,看台上立马就会是一阵小孩子的尖叫,又惊又喜。观看表演的时候,我不仅痴迷于虎鲸这俊俏的模样,更是惊叹于这些虎鲸训练师的高超技巧,能让虎鲸们服服帖帖地听话,说一不二,像极了传说中的“读心者”。训练师出水的惊艳,虎鲸们有时一跃而起,有时侧过身子向一路的观众招“手”,最后每次任务结束时满足地吞下一条条鲜美的鱼。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这大概是人与动物之间最美的画面了吧。因为这些训练师的存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坚信人和动物是可以和睦相处的。
然而,事实是这样的。它从浩瀚的大海里捕上岸,被关在一个封闭的“监狱”里,从此生活里的每一秒都不得不听命于人。因为其他地方表演的需要,它和它的孩子被人类活活拆分,小虎鲸再也没能见到自己的妈妈。那一次,也是人类第一次听到了虎鲸哭泣的声音。长声波,低频率——可惜,人们只把这当成了一次重大的科学发现。小小的水池里养着三头虎鲸,白天它超负荷的表演,是人类的挣钱工具;晚上它还经常会被另外两头同样被折磨的虎鲸袭击;生活的水池长期没有维护,虎鲸因忍受不了痛苦经常去咬水池边上的护栏。这就是虎鲸Tilikum的生存环境。很庆幸纪录片《黑鲸》拍下了这一幕幕残忍的画面,让我们慢慢了解了幕后这些表演的动物们,都是在怎样的环境下苟延残喘。
有很多游客问,虎鲸一般的寿命是多少呢?所有的讲解员都会给出一样的答案:25-35岁。因为在水世界残酷,虐待式的生存环境下,虎鲸早早地过劳而死,没有谁能幸免。但是《黑鲸》告诉了大家,虎鲸一般能活到六十多岁,也就是他们本来应该和我们人类的寿命差不多。只见到过水世界被训练过的虎鲸,讲解员们也就只能给出25-35岁,偏差这么大的回答了。
其实一想到虎鲸Tilikum,人们对它大多的印象是——在美国奥兰多水世界,前后有三个人因为它丢掉了性命。水世界官方给出的解释是,这只是个意外。外界媒体表示,这是训练师自己的操作失误,和Tilikum没有任何关系。这几件命案引起了美国当时界内的一片谴责。很多人都认为Tilikum是罪魁祸首。遇难者的同事采访时说道,“很难理解媒体竟然还去谴责已经遇难的人,他们人都已经没了,你叫他们拿什么去为自己辩解?” 但水世界不但没停用Tilikum,反而在舆论过后又偷偷地拿它赚钱。当屏幕前的你们读到这里,你会觉得这是谁的过错呢?
我觉得是我们自己的过错,但绝对不是操作失误,而是因为我们不断的,无情的虐待,最后把Tilikum逼成了杀人凶手。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里,曾经有人问过水世界的管理者,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么多动物园,水世界?他们的回答是,因为很多在内地的人没有见过这些海边的动物,需要有人站出来做这个。这个回答看似没什么毛病,但难道生在海边的我,不也得去水族馆去看这些动物吗?不管在海边还是在内陆,我们都没法直接去接触这些动物。见不到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像虎鲸这样的动物,本身就不是为了人类而存在的。我们人类为了看他们,图一时的新鲜感,而去残忍的伤害这些动物。我们自以为只要我们自己快乐,那些让我们观赏的动物也会是同样的快乐,但很显然,他们并不是。如果没有能力去保护他们,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这些动物来供我们观赏?观赏的结果就是,把动物一个个都逼到了绝境。
虎鲸一直以来是我童年里有趣美好的一段回忆,可是当我长大以后,才发现这只是一个小男孩心里一直怀揣着的梦。梦破了,一切也就不存在了。《黑鲸》最后把镜头给到了一位曾经在奥兰多水世界工作的虎鲸训练师,他目光一直往下沉,慢慢开始讲,“我不希望让我三岁大的女儿,在长大的过程中一直以为,把这些高度进化的动物关在密不透风的水池里,是一件多么正常的事。我不想让她觉得,这就是我们人类对待地球上其他物种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