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普学院表达训练营--如何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先给大家看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一个场景:

在工程学课上,老师问了学生们一个问题:


主演阿米尔汗回答道:

学习的过程就是连接,阿米尔汗通过将知识点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连接在一起进行学习,通俗易懂,印象深刻,特别棒!

可老师却对这样的回答竟然嗤之以鼻,反问到….

然后,又邀请另外一位「好学生」继续回答...

这位「好同学」将机械装置的定义,熟练的背诵了下来….

并获得了老师的一个大大的赞~

囧~ 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这位「老师」和「好学生」的思维状态,还处在「零维」的状态。什么意思?

所谓「零维」的思考方式就是:点状思维

就是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知识点并没有发生「连接」,而是像一个一个孤岛一样,单独的存在于你的大脑之中…

可所有的学习和思考,不应该都是连接产生的吗?

那为什么会有「零维」的状态,为什么我们这一代人比较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呢?因为,在特殊的教育体制下, 我们使用了独特的学习方式:死记硬背。某个知识点,我不需要知道他从何而来,也不需要知道能用在何处,更不需要知道它与其他知识有何关联,只是因为考试需要,所以它需要被我记住!这虽然能够帮助我们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可一旦毕业,或者考试结束,这个知识点,就像宇宙中的一粒星辰,再也找不到,也没有任何用处了….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问你这个定义是什么意思?那个定义是否正确…现实生活中,只有一个一个具体的问题,需要你运用学过的知识,连接到现实中来,解决眼前的困境!

这就是为什么好多在学校里成绩优秀的学生,来到社会中并不怎么样,因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还是习惯使用这种「零维」的点状思维,遇到问题后的第一反应,依然是:

“这道题的答案是什么?”

然后在脑海中查询相关知识点,结果:查无此物….

“这个问题我之间没有学习过啊,这该怎么办?”

大脑中一片空白,双眼中一片茫然…

“这题太难了!做不来…”

应试教育,训练出了一堆思考能力是零维的人,虽然已经毕业很久了,但思考方式,可能还停留在学生时代,想想也是蛮可悲的…

那怎么办?         

我们要从「零维」的状态,上升到「一维」的思考方式:线性思维。

✏什么是线性思维?

所谓线性思维,就是将两件事,两个概念,像一条线一样串联起来,彼此关联,相互连接。


我们的学习就是靠连接完成的。

比如小时候我们是怎么学汉字的?

就是把看到的某个事物,对应到某个汉字,再对应某一个读音,我们就知道这个汉字怎么读,代表什么意思:

没有这些图片或者实物的连接,小孩子就学不会汉字,或者只能死记硬背...

我们思考问题,也可以靠连接来完成,由A推倒出B,由B联想到C

比如《论语·子路》中的经典语录:

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这个彼此连接,逐步推导的过程,就是线性思维。


线性思维是逻辑思考的基础。如果无法有效的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果关系,你的思维就会变得一片混乱,甚至表达都成问题,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听的人根本抓不住你的重点;突然蹦出一个结论,也没有证明的过程,让人听了发懵…那我们该如何从零维的「点状思维」升级到一维的「线性思维」?如何建立各种概念、事物之间的链接呢?接下来,我就来讲一下建立连接的三种方法,...

建立连接的三种方法

✏第一种连接方式:演绎法

演绎法,就是由「因」推导出「果」,由一般推导出特殊的思维方式。演绎法是逻辑思维的基础,如果这个没掌握好,所有想法都是扯淡,整个言论就会像豆腐渣工程,经不起推敲,一推就倒...

比如,你看如下的言论有无逻辑?

·“你别看 XXX 捐了多少钱,他只是为了逃税罢了...”

·“她穿得那么暴露,活该被色狼盯上...”

·“你说他打球不行,你行你上啊...”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类的神逻辑,乍一听,好像是那么回事,可是细细一想,这逻辑好像有点不太对劲,那么究竟是哪里不对劲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让自己的逻辑变得无懈可击,你就需要学习演绎法中的核心思维方式:三段论。


什么是三段论?

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大前提 → 小前提 → 结论」式的推理过程。

其基本逻辑是:如果大前提是什么,且小前提是大前提的一部分,那么小前提也是什么;

比如,著名的「苏格拉底三段论」:

·(大前提)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嗯,无可辩驳…

也许你以前已经听过三段论,但感觉这种说话方式好费劲,平时我们也不是这样说话的啊,只有科学研究,学术论文需要用到这种文体吧?

其实三段论的应用范围很广,大到治理公司、设计产品;小到说一句话,写一段文字,其实都需要用到三段论,它是你逻辑的基础。

只是,在实际应用中,它并不是那样标准的三段形态,或者是隐去了大前提,或者是隐去了小前提,或者是隐去了结论,因而,才让你忽略到了它的存在。

我们回到前面的三句神逻辑:

“你别看 XXX 捐了多少钱,他只是为了逃税罢了…”

之所以这位同学有这样的言论,是因为他的大脑中,可能有一个这样的价值论断:做好事的人,都有自私的目的。

这个就是他的大前提。

我们用三段论的方式,拆解一下他的逻辑推断:

·(大前提)做好事的人,都有自私的目的;

·(小前提)XXX捐钱了,他在做好事;

·(结论)XXX一定有自私的目的;

所以,他得出了XXX的捐钱是为了逃税的结论。

只不过,他在表达的时候,把这个大前提给隐藏了,因此我们才会觉得这个逻辑听着有些不对劲,这个不对劲,就是指对那个没露脸的错误的大前提...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句:

“她穿得那么暴露,活该被色狼盯上…”

这句话可能隐藏了什么大前提?

我猜,他脑海中的大前提可能是:受害者必有罪过。

·(大前提)受害者必有罪过

·(小前提)她是受害者(被色狼盯上)

·(结论)她一定有罪过(穿着暴露)

所以,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她穿得那么暴露,活该被色狼盯上…”

可是,这个大前提是对的吗?所有的受害者都是有罪吗?穿着暴露也是一种罪过吗?他的逻辑千疮百孔...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因果推论,其实都符合三段论的形态,只是隐去了大前提,而错误恰恰就发生在这个大前提上。

当你能熟练运用三段论的眼光去看待这些推论的时候,就能很快的找到对方逻辑的谬误点。所以,想要让自己的逻辑变的严密,第一步,就是要学会使用三段论。

那么,我们该如何使用「三段论」呢?

1.用于逻辑推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向法军猛烈进攻,法军为了避开德军锐气,便将自己的部队隐藏了起来,德军一时失去了攻击目标。

德军指挥官下令侦察敌情。有一天,德军一名军官用望远镜搜索时,突然发现了前方慢慢地爬出了一只名贵的波斯猫,懒洋洋地躺在那里晒太阳。

于是德军军官根据波斯猫的出入地点,找到了法军指挥所,并一举摧毁!

一只波斯猫竟然毁了一支部队,这是如何推理出来的?

·(大前提)法军高级指挥官喜欢养名贵的波斯猫;

·(小前提)前方阵地有名贵的波斯猫;

·(结论)所以,前方阵地可能有法军高级指挥官。

·(大前提)法军高级指挥官住在法军高级指挥所内;

·(小前提)前方阵地可能有法军高级指挥官;

·(结论)所以,前方阵地也可能有法军高级指挥所!

2.用于逻辑验证

说出「神逻辑」的人并不会被抓,但是会影响你的思维逻辑,当不该连接在一起的两个要素连接在一起,而你又没有察觉,便会进一步推出更多的逻辑谬误,最终导致你的思维一片混乱…

比如:

我是爱国的,所以我去砸日本车,你阻止我,你就是卖国的。因为你是卖国的,所以你的观点就是不对的,而我的观点和你不同,所以我的观点是正确的!&!~&%@^*!...

那么,我们除了找到隐藏掉的错误大前提,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来识别谬误呢?

三段论中有5项基本原则,分别是:

第一,四项错误;

第二、中项两不周延;

第三、大项扩大,小项扩大;

第四,前提都为否,结论不必然;

第五,前提有一否,结论必为否。

3.用于预测未来

当我们掌握的是一些基本规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以此作为大前提,做一系列的推演,进而对未来事物的发展进行预测...

比如,我们抬头看天,发现阴云密布,然后回家拿了把伞...

这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情形,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最基本思考方式,叫做:空雨伞。什么意思?

·空:(抬头看天空)把握事实和现状

·雨:(可能要下雨)解释、预测

·伞:(回去拿把伞)行动、提案

但这个过程,依然省略一个大前提:阴云密布的时候,有70%的概率会下雨。这是一条规律。

因此,如果用三段论的方式,把上面的这个推理过程翻译一下就是:

·(大前提)阴云密布的时候,有70%的概率会下雨

·(小前提)现在阴云密布

·(结论)未来,有70%的可能性会下雨

·(解决方案)带把伞


✏第二种连接方式:归纳法

所谓归纳法,就是由「结果」出发,寻找「原因」;通过观察、比对、分析,找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联的过程。

可你有没有听过这个故事:

在一个火鸡饲养场里,一只火鸡发现,不管是艳阳高照还是狂风暴雨,不管是天热还是天冷,不管是星期三和星期四,每一天上午的9点钟,主人都会准时出现,并给它喂食。于是,它得出了一个惊天大定律:“主人总是在上午9点钟给我喂食。”

时间来到圣诞节的前一天,上午9点,主人又一次准时出现,但是这一次,主人带来的并不是食物,而是把它变成了食物….

这个是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提出的一个问题,被称为「罗素的火鸡」,用来讽刺那些归纳主义通过有限的观察,得出自以为正确的结论…

那,归纳法真的不靠谱吗?恰恰相反,整个人类的知识大厦,几乎都拜归纳法所赐,归纳法虽然不能直接得出一个牢不可破的结论,但是它却能帮助我们提出一个可能是正确结论的「猜想」

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猜想」,人们才会使用「演绎法」去小心求证,最终获得一个又一个科学的结论,人类的智慧才能得以前进…

所以,如果你能提高自己的归纳能力,你就拥有了一双能「发现藏在事物背后的规律」的眼睛,然后,你就用这个发现的规律,先人一步,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测,进而获得领先…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归纳能力呢?

十九世纪英国逻辑学家「穆勒」对归纳法做了一次系统的阐述,提出了著名的探索因果联系的归纳方法:穆勒五法。今天,我就来向你介绍这个训练归纳能力的五个神技:

1.求同法

在某国家,有个诈骗犯。他作案时非常谨慎,不留蛛丝马迹。布局半年,诈骗得手后,他把唯一的联系方式,用假证件买来的手机号码也销毁了。这下,应该没有人可以找到我了吧?

可是很快,警察把他抓获了。他非常震惊。手机号码已经销毁了,没有任何线索,你们是怎么找到我的?

你猜,警察是怎么找到他的?

警察说,你过去的号码,确实查不到任何姓名。但是通过连接的基站数据,我们发现,那个号码白天在某个办公楼附近,晚上在某个小区附近,周末在某个超市附近。

然后,这个号码突然某一天消失了。

但是,我们分析了一下后面几周,和这三个基站有关系的数据。发现,上万个号码中,同样白天出现在那个办公楼,晚上出现在那个小区,周末出现在那个超市的,只有一个新注册的手机号码。

于是,我们就找到了你。

诈骗犯听完五雷轰顶!

这就是求同法,通过大数据比对,找到「相同点」从而发现案件线索。

2.求异法

黄小妹的珍贵珠宝在菜市场上被偷了,于是她找到当地的捕快来帮忙抓捕小偷,可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也许珠宝早就被销赃,怎么办呢? 小妹很着急...

张捕快灵机一动,拿出一个袋子,跟大家说,我这袋子里有一块神石,只要你一摸,我就知道你是不是小偷。

于是,他让所有人排队逐个将手深入袋子里摸...

结果,所有人摸完,手上都有黑点,只有一个人没有,因为心虚不敢摸,所以他就是小偷!

这个就是求异法,通过发现「不同」找到原因。

3.并用法

16世纪时,航海探险成了很多探险家的梦想。可这些探险家碰到了一个共同的难题:在长途航海时,船员的死亡率非常高。船员先出现牙齿出血,然后全身出血,无法医治,最后悲惨地死去。

当时的人并不知道这是坏血病,也不知道该如何治疗,简直是噩梦。他们称之为:海上瘟疫。

后来,英国海军医生詹姆斯·林德,在船上做了一个著名的试验,他让不同的人吃各种号称能治疗这种疾病的食物,结果只有吃橘子和柠檬的人没事。

所以,之后英国海军就接受了他的建议,让所有出海的船员,每天必须喝3/4盎司的柠檬汁,这效果立竿见影,几乎就再也没有人得坏血病了。英国海军也因此被称为「柠檬人」。

这就是「求异法」得出的结论。

可是,后来又陆续发现莱姆、橘子、德国酸菜、白菜、麦芽等也能有效治疗坏血病,显然,它们含有一种共同的物质,这是什么呢?

经过多位科学家的共同研究,用「求同发」在这些不同的食物里,发现了同一种元素,后来被命名为维生素C,也正是这种元素有效的治疗了坏血病。

从此,坏血病终于得以根除。

维生素C被发现的这整个过程,用的就是「并用法」

4.共变法

1964年,美国纽约郊外,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吧工作后回家的路上,遇到歹徒。她大声呼喊:有人要杀人啦!救命啊!救命啊!

据说她的邻居中有至少38人开灯到窗前查看,但是无人来救,甚至无人报警。最后,朱诺比白被害身亡。

这起命案,震惊了整个美国社会,也引起了很多社会心理学家的高度重视。

后来,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尼和罗丁在1969年做了一项实验:他们让一位女士假装从隔壁办公室的椅子上重重摔下来,并大声叫喊:“哎呀,我的脚……我……不能动……它。哎呀,好疼,我……拿不开……这个……东西...”

实验显示,在只有1位陌生旁观者的情况下,有70%的被试者会去帮助受害者;可如果在场出现了2名旁观者,这个比例就降到了40%...

当受害者周围的旁观者越多,伸出援手的比例却变得越低,每个人都觉得,别人可能会去帮助她的,帮助的责任被分摊了,于是,最后谁都没有伸出援手…

后来,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旁观者效应」。

这就是共变法。通过发现有两个因素(旁观者数量 & 伸出援手的比例)总是同时变化而得出的结论。

5.剩余法

1846年,天文学家在观测天王星的时候,发现它有四次偏离了预定轨道。经过分析,发现其中有三次偏移是因为分别受到了已知行星的引力影响,还有一次原因不明。

于是,科学家就推测,一定存在着另外一颗还没有被我们发现的行星,导致了这次天王星的偏离。

根据这一猜想,天文学家们运用天体力学的理论,计算出了这颗未知行星的轨道,并且最终在 1846 年 9 月 18 日,用望远镜在与计算相差不到一度的地方,发现了这颗未知的行星:海王星。

海王星的发现,就是运用了剩余法。


✏第三种连接方式:类比法

类比法,就是拿一件事来理解另一件事。

它不像「演绎法」那样,是从一般到特殊;也不像「归纳法」那样,是从特殊到一般,它是从特殊到特殊。

就比如说:人就像一瓶饮料,你别看他外表有多么靓丽,朋友圈的动态有多么令人羡慕,他到底是怎么样的人,是烈酒还是苦水,你只有打开瓶盖,和他深度接触一次才知道。

这个就是类比法。

但是你细细一想,饮料和人,这两者其实是毫无关系的,但是被这么一连,好像听起来挺有道理的,形象又深刻,这就是类比思维的奇妙之处,他可以帮助我们用一个熟悉的事物来快速的理解另一件陌生的事物。

再比如,小米生态链中,有很多既不高科技,也不智能的生意,比如毛巾、床垫等等。小米不是要做「科技界的无印良品」吗?怎么现在不科技的也做呢?

小米科技的副总裁刘德说:“这类生意对小米来说,是「烤红薯生意」,什么意思?小米发展到今天,已经有3亿用户了,其中2.5亿是活跃用户。他们除了需要小米手机、充电宝、手环等等科技产品之外,也需要毛巾、床垫等高品质的日用品。所以,与其让这些流量白白耗散掉,不如利用这些流量来转化一些营业额。就像一个火热的炉子,它的热气散就散了,不如借助余热顺便来烤一些红薯,这就是「烤红薯生意」。”

短短5个字,就把这个事情概括清楚了,通熟易懂而又透彻传神。

类比法,就像你大脑里的「封装技术」

它帮助你把一些极其复杂的逻辑,概念,信息,用一个非常简单易用的外壳给包裹起来,你一看到这个壳,不需要理解里面的具体构造,就知道他是什么,能怎么使用,从而能帮助你降低认知负载,提高思考效率。

比如,你的公司网站也拥有富余的流量,你就可以马上联想到,也可以试着做一做「烤红薯生意」,而不需要再复杂的解释一遍…



光说不练假把式...

如果你只是知道这三种连接的方式是没有用的。

不会有人来问你,什么叫归纳法?什么叫演绎法?

就算你能倒背如流,但是却无法使用,你的思维就是处在「零维」的状态,你还是在学校里准备考试呢….

你得把这些方法,锻炼成你大脑的基本功能。


具体怎么锻炼?

大脑就是一块肌肉,大脑中各个神经元的连接强度是需要经常连接才能加强的,所以,你得把握每一个机会,不管看到新知识、旧知识,都会习惯性的去做一些连接的练习。

1.学习新知识后的连接练习

如果,你刚学到一个新规律

就可以试着找到一个现象,然后用「演绎法」做出一番预测。

比如,你刚学会了供需理论,就可以试着结合目前的大豆产量,市场的需求状况,预测一下明年大豆价格的走势…

结果对不对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学到的知识用起来,与你的既有认知连接起来...

如果,你刚学到一个新概念

你就可以试着寻找一下,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也能「归纳」出这个结论?

比如,你今天刚学到了一个概念叫做「旁观者效应」,那么你可以寻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看看是否也出现了这个效应?

如果,你刚学会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理论                           

那么你就可以试着用「类比法」,寻找一个简单、形象的物体来给它做一次封装,让它变得更简单易懂。

比如,什么是「零维」的思考方式?你可以回答:大脑就像是个「录音机」的状态,只能播放预先设置好的固定内容…

2.练习写作和演讲

除了刚学会新知识后的连接练习,你还可以通过练习写作和演讲来锻炼自己的线性思维能力。

这两种方式不能像思维导图那样,把所有的知识,彼此的关系,都平铺在一个平面上,而必须通过线性的方式展开。

因此,上下文之间就需要很强的逻辑关系来连接,需要结构严密,经得起推敲才行,不然读者就会看不懂,或者理解起来很吃力,或者你的内容破绽百出…

有些人说,写作和演讲是把学到的东西输出出来,输出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其实,输出并不是重点,而是通过输出的手段,强迫着你把学习到的知识点建立起结构严密的逻辑连接,这才是重点!

因为只有发生了连接,特别是需要输出,让给别人能听懂的,逻辑严密的,高质量的连接,学习才会真正发生!


等等,很多人说线性思维有毒!

嗯,没错,讲了那么多,线性思维确实有它的致命缺陷!

线性思维会让你的思维变得单向而局限,会让你看不到事物之间更多方向、更复杂、更曲折的因果关系,让你只关注到局部,而忽略整体。我也不建议你日常的思考方式都用线性思维….

那我费那么大劲,给你讲这些干嘛?

因为它是一切思维能力的基础,就像造房子用的「砖瓦」,如果砖瓦的质量不行,你是造不出摩天大楼的,就算碰巧造出来了,也会是个豆腐渣工程,一推就倒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951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606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601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78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65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87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90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37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85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96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73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35评论 5 33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78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40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63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33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结构性思维》读书笔记 第一章、初识结构性思维(8月13日) 第一节介绍什么是结构?从鲁班发明锯子说明结构就是事...
    tangqianyong阅读 26,024评论 4 95
  • 串起来叫项链,散放叫珍珠。 《结构性思维》读书笔记 一、初识结构性思维 什么是结构? 结构就是事物的各个部分之间的...
    李大个子工作室阅读 5,367评论 0 14
  • 有缘置时无缘来,若说无缘却相逢。相逢本是幸运事,一见无声两行泪。 说起刘老二这个人,一听起来是个糙汉子。实则软妹子...
    莫生日记阅读 424评论 0 1
  • 1. 女人是柔弱的,但这柔弱之躯又潜藏着无限能量。 身材矮小,曾经“很漂亮,很可爱”的乌兹别克斯坦女孩丘索维金娜在...
    何麦子阅读 159评论 0 2
  • 昨晚照例按计划健身。练胸。太太用电脑在看小说。中途,最后两个动作实在做不了了,就趴在了瑜伽垫上,任汗流浃背,任气喘...
    我的老师是只猫阅读 830评论 23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