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8
第10章 攻击:伤害他人(三)
第351页 挫折-攻击理论(frustration-aggression theory)
挫折-攻击理论认为,挫折总会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这里的挫折指的是,任何阻碍我们实现目标的事物。当我们达到一个目标的动机非常强烈,当我们预期得到满意的结果,却在行动过程中遇到阻碍时,挫折便产生了。
攻击的能量并非直接朝挫折源释放。比如说,一个人又渴又累的时候,发现自己没有零钱,就跟朋友借了点零钱。到了售货机面前,把钱放入机器,迫不及待地想要喝一口冰凉爽口的可乐,但是,当他按下取货按钮时,机器却毫无动静,于是他在用力敲打按钮、拍打机器、踢了机器几脚后,无可奈何的离开了。如果这时候他回到宿舍,无缘无故的对他的室友发脾气,说一些伤害人的话,那就是在售货机上受到的挫折,转化成了对室友的攻击。
这种现象叫做转移(displacement),也类似于心理学里讲的“踢猫效应”,即负性的情绪很容易一步步传递下去。说的是一个故事,一位董事长要整顿公司纪律,任何人不准迟到早退,他自己也以身作则,可是过了没有几天,有一天他由于吃早餐的时候看报纸入了迷,迟到了。这种挫折感让他产生愤怒、羞愧等混合情绪,他到公司后把秘书叫到办公室找个由头狠批了一顿。秘书有愤怒无处发泄,就无缘无故的忍不住向公司的接线员发泄一通。接线员下班后,憋了一天的愤怒发泄到儿子身上,儿子也气愤无比,看到他们家的猫,就狠狠地踢了一脚。这只猫吱哇乱叫,跑到街上引起一起严重的车祸。
我们平时见到的路怒也是存在这方面的原因。在交通阻塞或者停车困难或者有事故的时候,有些人难以控制这种挫折带来的愤怒,就会产生很强烈的攻击性。
记得几年前曾经有一起摔童致死案,那个人才开始是因为停车问题与孩子的妈妈产生争执,又是喝了酒的(生物化学因素),所以之后产生的愤怒情绪直接绑架了他的行为,产生了非常可怕的攻击后果,清醒之后他也是后悔莫及,但是法律是公正的,他也不得不赔上自己的性命。
我们课本上(《心理咨询师》基础理论)把挫折-攻击理论,翻译成挫折-侵犯学说。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件。
书上还总结了三个特点: (1)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比。 (2)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呈正比。 (3)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
当然,挫折也可以产生侵犯以外的结果。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即愤怒。侵犯的发生还与情境中的侵犯线索有关,与侵犯有关的刺激物可能使侵犯得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