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婆婆不在,是我洗的碗,用了近两个小时才收拾完。每洗一件物品,或碗或筷子或勺子,总在想着放在哪里合适呢。打小的教育中,每一件东西都有自己的位置,放好了才算整理完毕。可婆婆和老公不一样,他们喜欢拿了一盆,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里面,不是筷子放在筷笼里,而是全部放在盆子里。他们的理念是要先放在这里晾干了,再放进去,常常是没有放进去的机会了。婆婆有时更是会把这一切都摆在餐台上,分不清是清洗过没有。到周末回家,我烧饭前,总是习惯把一切都重新刷洗一遍。
一开始,家里的一切都放在碗柜里,碗柜的设计是在下面,需要蹲下身子才能放进去,有一个周末清洗碗柜时,蹲下去太久站起来把腰给闪了。我平时的腰还挺好的,婆婆腰不好,这时我才理解了她为何总是把这些放在外面。于是我在网上淘了一个简易的碗架子,就放在水槽旁边,这样可以让婆婆方便一些,免得把碗摆得到处都是。可过了一段时间,还是这样,要不放在锅里,要不放在盆里,总是没法及时归位。如晚上,放勺子时,发现有小碟、有饭勺放在里面,占了位置,再放下勺子总觉得别扭,所以把里面的也清理一下。虽然只是小小的厨房,生活了这么多年,每个地方都放满了杂七杂八的东西,而我只能将表面所见的整理一下而已,真正全部弄好,起码得花一整天的时间。
最近看了日本电影《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让人会觉得很想按照里面去实施,回复一个干净整洁的家。为此,我思考了好一段时间,最终的结论是,在我家是绝对不能实施的,因为首要条件是断舍离,要勇敢地舍弃。不是舍弃没有用的东西,舍弃所有不能让自己心动的东西。这个只有自己一个人的家才可以,与上一代的人合住的话,是没有办法的。自从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后,常常会发现家里多了些东西,或者是一个木板条、或者是一张实木凳子,或者是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是婆婆看到别人不要的东西总喜欢收了,或者会将老家里的老东西带过来,收着收着,家里每一个角落里都是杂物堆积了。
我的娘家也是如此,85岁的奶奶也一样,真正是“敝帚自珍”,好一把扫帚也是用了好几十年呢,破鞋盒子、月饼盒子杂物也是堆了角角落落都是的。我妈也经常说:“等奶奶老了,得有半屋子的东西要扔出来的。”因为要尊重老人,我们也只能在现有的情况下整理整齐一些吧。其实只要去沟通,老人家也有她整理的想法的,在她的心中,每一个物件也都有自己的家。
所以,我在想,怎样的归位才是让人爽心悦目、令人气顺的呢?也许所有的物件你认为它应该处于哪个一位置合适,如电影中所说的,你想象它应该在哪里让你心动的,那就是它最好的家。而我认为不单单是物件,时间也一样,松驰有度,认为自己这个时间合适做什么就去做,这就是时间最好的家。情感也一样,如一个物件放在那里虽然碍眼,但是为了老人放便,同样是令人心动的,那也是情感最好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