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写一本书还是一篇文章,互联网背景下的作者已经变成一名产品经理。
为什么这样说?
相信在写东西的人应该知道,很多时候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但是放在网上阅读量却屈指可数。相对于写作时满腔热情而言,阅读数据却给人一种被泼凉水的感觉。
要知道,某种意义上讲,一篇文章就是一种产品,对于读者而言,这个产品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就要看作者的功力了。换个角度来讲,作者如果只沉浸于自己的世界里不管读者需求,就会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那么阅读量不多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所以在现今快节奏的时代下,作者就必须向产品经理转变。写作的文章,必须以做产品的视角来打量,甚至要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效果。有多少阅读量,有多少点赞量,有多少转发量,有多少评论量都是作为作者(产品经理)必须分析的因素。那么如何以产品经理的视角来看自己的作品呢?
第一,要知道读者的画像。什么是读者的画像?读者画像就是产品用户画像。阅读这篇文章的人是谁?一篇文章在写之前就应该有个定位,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的?有预设阅读对象的文章和没有预设阅读对象的文章,效果是不一样的。并且在后来复盘的时候,也是有依据可以参考的。
第二,这篇文章提供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沉浸自我世界的文章固然能够把文章写得很长,不愁每天写什么,但是这样的文章一旦陷入自嗨式的写作,就不容易引起别人的重视。尽管个人坚持了很久,但是在市场上却反响平平。所以,文章要针对预设的对象提供干货,提供价值。
文章的价值是什么?
一、告诉别人不知道的信息;
二、教会别人不懂的知识或技能;
三、提供一种新视角的看法和评判。
四、给出可参考的解决方法或路径。
如果你的文章属于这几种类别,那么长期坚持下去,必定会有爆款的那一天。
《道德经》:“圣人披褐怀玉。”在现今时代下,好的内容缺少好的包装是不行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会很吃亏。当你的文章展现量很大,但是阅读量很少的时候,就要思考一下这个内容是否是读者想看的。
古代的事情,毕竟很旧了,需要新写;大人物的事,毕竟太高了,需要贴近写;宏观的事,毕竟太大了,需要小写;理论的事情,比较抽象,需要生活化,具有可操作性。
提供乐趣的,要写出笑点;提供干货的,要给出价值;写理论的,要写出深度;写观点的,
要写出角度。
如果自身的作品,没有那么多的阅读量,就可以从同类的作品中分析优点。对比其中的差异,来调整自身的缺点。文章也好,视频也罢,都能找到具体的爆款作品给出参考的意见。
所有的这些都要以一个产品经理的视角去打量一篇文章。从动笔开始,作者的身份就要有产品经理的思维,这样产出的作品才真正适合最广泛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