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里的碎时光

        又是一年中秋节,空气里都是桂花和月饼的甜香,站在时光的拐角处,我看到了那儿时的月亮,看到了那永不褪色的碎时光。

        记忆里,中秋的月亮还没漫过院内香椿树的梢头,我就紧紧跟在奶奶的身旁了,不是为了等饭,而是为了等那包用细灰色纸绳绑着的那一包油纸月饼。   

      每年中秋节,父亲总会从街上供销社拎回二斤油纸包月饼,五仁的,油津津地渗着糖霜,闻着就甜得人直舔嘴唇。   

      奶奶总说“月不圆,饼不吃”,可我哪里等得及。趁她转身去院子里收拾东西,我就踮着脚用指尖轻轻触碰那包月饼的油纸,这时总会被奶奶轻轻拍了下手背:“小馋猫,月亮还没瞅见咱呢,先吃就咬不着甜馅了。” 

        奶奶嘴上说着,却还是打开油纸,掰下一小块边缘的饼皮给我,饼皮酥得掉渣,混着芝麻和花生的香,我攥在手里不敢嚼太快,怕碎渣漏到裤兜里,最后连指缝里的碎屑都要舔干净。   

        等到月亮升得老高,把院子照得亮堂堂的,全家人就围坐在石桌旁。父亲会把月饼摆成一圈,像给月亮摆供品似的,然后拿起最大的那块五仁月饼,用手一掰——“咔”的一声,酥皮簌簌往下掉,里面的冰糖粒亮晶晶的,核桃碎和瓜子仁嵌得满当当。

        我眼馋得直盯着,父亲却不着急分,先给奶奶递一块,再给妈妈递一块,最后才轮到我们。 

        我接过自己的那块,第一口就专找冰糖咬,冰糖在嘴里化开,甜水顺着喉咙往下滑,连带着核桃仁的香都浓了几分。   

        有一年我贪心,想把自己的月饼藏起来,等第二天再吃。我把月饼裹在油纸里,塞到衣柜最底层的旧棉袄口袋里,还特意上边压了件毛衣。结果第二天一摸,月饼潮乎乎的,酥皮软成了一团,五仁馅儿也黏在了油纸上。我急得快哭了,奶奶过来一看,笑着说:“傻孩子,月饼喜干不喜潮,哪能藏衣柜里。”       

        奶奶把受潮的月饼掰成小块,放到铁锅里,用小火慢慢烘,不一会儿,锅里就飘出焦香,软掉的饼皮又变得脆生生的,冰糖粒烤得微微发焦,甜里带了点焦香,反倒比新鲜的还好吃,我蹲在灶台边,一口一块,连锅沿上粘的碎渣都用手指刮下来吃了。   

        现在我长大了,吃过各种各样的月饼:流心奶黄的、冰皮的、巧克力的,包装精致得像小礼盒,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直到昨天周五,我又在北露天吃到了像之前父亲从镇上买回来的五仁月饼。还是那样的油纸包,还是那样酥得掉渣的皮,还是那样咬到冰糖时的甜。似曾感觉奶奶还是会拍我的手背,说“慢点吃,别噎着”。   

        原来那些趣事,从来不是月饼多特别,是蹲在奶奶身边等月饼的急切心情,是藏月饼时的小心思,是奶奶烘月饼时的焦香,是一家人围着石桌分饼时,月亮洒在我们身上的、温温柔柔的光,是那些藏在月饼碎渣里的时光,是那一家人分吃月饼诗其乐融融的浓浓亲情。它比任何一种甜馅儿都甜,甜得都让人记忆好多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刻,月光照进了那时光的深处,那圆月,那亲人,那月饼,那盈盈笑语,一切都那么美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