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以为人生只有一辈子,然而……

前两天,H让我给她推荐几本书,说“最近有点想看书了”。

对于给别人荐书,我向来还是比较慎重的,毕竟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认知差异,我认为非常好的一本书,可能别人看了之后,觉得“不过如此”,甚至看不下去。

所以,荐书这件事上,我是认真的。

听了H对于所看图书的大致诉求之后,加上平时对H的了解,我给她推荐了台湾身心灵作家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其实并不是我推荐给她的首选,之所以还会推荐,一方面是因为,这本书的写作方式上,可能是H比较能接受的;另一方面,当年自己看了这本书之后,也确实有所受益。

真正想要推荐的是

李笑来老师的《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

01  什么样的人可以看一看?

1.希望自己的一生可以有很多种不同活法的人。

2.愿意去改变、去实践和行动的人。

3.想要获得财务自由的人。

4.想要不断成长、不断获得进步的人。

5.自卑的人。

6.做好销售的人。

7.处理好和伴侣之间关系的人。

8.成为一个有战友的人。

9.想要解决问题的人。

10.想要回避坏运气的人。

02   吸引我的3个关键点:不止一辈子、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践行

如果仅把人生当作只有一辈子的话,你会不会觉得虽然一辈子很长,但是你却只能活一次。这多少是一个略带遗憾的、伤感的结论:你只能活一次!

你有没有想过:这件事可能是错的,你不止能活一次。

虽然你迟早会死,你只有一生,但你这一生可以有很多辈子。

精通某项技能大约需要7年时间,如果你能活到88岁,11岁之后你还有11个机会精通某项技能,成为某领域的大师,这就是你一生中的很多辈子。你可以用一辈子写诗,用一辈子造物,用一辈子探寻事实,用一辈子探寻真理。

这么多辈子,不活白不活啊!

假想一下:如果每一辈子我们都至少习得一个重要的技能,那也就意味着我们每一辈子能做不同的事情,过很多不一样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你会不会也像我一样有强迫症地看到手机上的App一有更新,立马升级,而且会定期更新。

那么,自己呢?距离上一次更新自己是什么时候?多久之前?

你不会觉得人是不需要自我更新的吧!

其实,每个人的大脑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真的跟计算机一样!每个人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输入输出体系(IO系统),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运行处理机制。

所以,想要自己的处理器(大脑)是最新的,不落伍的,你就一定需要像更新手机里的App一样,时常更新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

如果把大脑类比成电脑的软件的话,那么人的身体就相当于电脑的硬件,你甚至可以“主动升级自己的硬件”。

一个胖子,可以通过经常锻炼,常去健身房,减掉身上多余的脂肪,从而获得完美的腹肌或优美的曲线,这也就相当于把自己的身体全面升级了一番。

所以,

人就是这样,不仅操作系统可以升级,连硬件都可以升级……有什么理由不升级呢?!我猜,很多人长期不升级自己的“硬件”的根本原因只不过是“没想到”罢了。

“听过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和许多人一样,最初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会有一种强烈的共鸣,甚至被这种文艺范儿的表达,感动得一塌糊涂。可是仔细一想,为什么听了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呢?

是道理本身没有用?还是道理太大,够不着? 那是因为“践行的人很少很少。

践行才是真正的学习与创作。

想到了,就去做,做到了,才算践行,做不到,没用。

想到了,学到了,就当真了;当真了,就当真做了,且真的做到了,这才是践行。

和菜头在他的《新年寄语》里也说,在他看来,所谓的学习,就是看完学完之后,

立即付诸实践并加以验证,通过自行动手实践,验证方法或观点是否正确。

尽量用手而不是用眼睛去学习。

所以,想要获得真正的改变,就摊开你的手掌,做一个掌心里有故事的人。


03  简单介绍下笑来老师这个人

笑来老师,目前是中国比特币首富,著名天使投资人,也是“七年就是一辈子”的践行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21岁之前,我学会了如何学习,28岁之前,我学会了如何销售,35岁之前我学会了如何传递知识,42岁之前我学会了如何创业如何投资,2015年我43岁,正走在一条之前自己从未想象过要走的路上……

2016年,他正在罗胖的得到App中开通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吸引11万余人订阅。

他的人生经历,并非都是看上去那样顺风顺水。其间,也有一些狗血的经历,例如,“被顶替报名,从而错失保送清华的机会”,“高考考了两次,第一次故意考砸、第二次倒霉蛋的没考上”,以及“为了赚钱怎样南下北上的进入新东方”。

04谈谈这本书对我的影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是直接督促我去践行自己想法的导火索。

我开通自己的公众号、一直持续地跑步、持续地写作,就是直接得益于这本书对自己的影响。

或许之前,在我的大脑中就已经有了这些想法、这些概念,但是却迟迟未能付诸行动,而这把导火索一下子引燃了。就像每次的世界大战爆发前都有一件导火索的事件发生一样。

这本书我认认真真看过一遍,挑选着一些看了第2遍、第3遍,今天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又在粗略地看第4遍。

阅读的过程中,有时会被笑来老师幽默的表达逗得哈哈大笑,有时也会随着他的笔端开始思考,有的时候干脆看不懂想划拉过去拉倒。但是,我又会重新翻回去,实验着“只字不差地阅读”的能力。

看到精彩的片段,也会忍不住截图给朋友看,朋友看了之后,觉得像是鸡汤。我告诉他,这不是鸡汤,正确的概念名称应该是:

进步方法论。

题图摄影及文章部分摄影:dvyio

图片授权基于:CCo协议

其他图片:源自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