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安全感?
有人这样形容安全感:你的安全感应该来源于手机满格的电量,过马路时路口亮起的绿灯,出门随身携带的身份证、手机、钥匙、还有足够的现金和银行卡,下雨天提前收好的衣服被子。
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有备无患”就是这个道理,安全事件的发生是个大概率事件,有句话叫“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做好充分的准备的人,总能从容的去迎接突如其来的状况,而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的人,等事情真的发生了,就会内心崩溃,甚至深陷于世界末日到了的感觉之中不能自拔。
去年我有一个亲戚的母亲,因为癌症晚期在我院血液肿瘤科住院,当时病人已经意识完全消失,处于脑死亡状态了,经时爱春主诊医师确认病人已没有继续治疗的必要了,劝其自行出院。他的女儿及其他家人当时在医师的介绍和沟通后,同意将病人转回家自动住院了,记得当时是晚上12点多了。可是在半夜1点左右的时候,我接到了她女儿的电话说,说她母亲起死回生了,要求再转回医院治疗,我就联系120急救车把她母亲转回医院,血液肿瘤科时爱春医师重新评估了病人后,说病人是非常确定的脑死亡了,不是什么起死回生,又让病人家属转回家去了。刚回家不久又接到她女儿的电话说她母亲又活过来了,又要转回医院来。我只好驱车到她家,重新看了一下病人,病人确实是没有一点意识,确定是脑死亡了。我与她的家人解释沟通后,她的家人同意不再转回医院了。而她的女儿一边哭一边反复自言自语“我妈不会死的,怎么会死呢,妈死了我怎么办?”。通过简单的了解,她的女儿,对母亲很孝顺,对母亲的依赖性很强,当母亲病危后,怕失去母亲,失去安全依赖,失去安全感,当爱春主诊医师确认病人已没有继续治疗的必要了,劝其自行出院时,她的内心崩溃了,安全感消失了,怎么也不接受母亲逝去的现实。
安全感不是别人教你怎么做,更不是什么困难时期贵人相助,而是实实在在的靠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能靠得住的人只有自己,没有人会寸步不离的陪伴在你的身边。
安东尼有句话说:“很多年以后,当你回忆过去,我敢保证那些好极了和糟透了的时刻,你都会记不清了,唯一真实和让你骄傲的是你挺胸抬头走过的人生。”
有人会说:“安全感是与钱多少有关”,研究表明,中了大奖的人,在中奖之后,幸福指数会瞬间很高,但在6个月到1年之后,几乎全部回到了中奖之前的水平。
有人认为“如果我升职、有权力、有地位了就有安全感”。专家对升职群体的研究同样表明,在升职后的3—6个月,幸福指数会恢复正常水平。
有人认为:安全感就是我是官二代、富二代等等,有一个可以依赖的爹,安全感就能很高。然而研究表明官二代、富二代、比常人更躁动、富有攻击性。
有人认为:如果我男朋友、女朋友爱我,我就有安全感了。这一观点其实是颠倒因果的,事实是:我们拥有了安全感才能拥有亲密关系。而不是从亲密关系中获取安全感。
安全感
许多人总认为安全就是安全感,其实两者是不一样的。安全随时可能失去,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安全;而安全感是永恒的,它会围绕正常水平高低起伏,但最终会回归正常。
欲望没有实现会没有安全感,那一旦实现了就有安全感了吗?我们会很快习惯已经得到的,新的欲望又会产生,缺失的感觉永远存在。人性没变,安全感的水平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就像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一样,刚出生时,认为孩子平安健康就安心了;长大了些,会觉得孩子学习成绩好就放心了;成年后,就想着孩子有出息我才有安全感啊……永远都有更高一层的欲望在等待着被满足。
所谓的安全感,其实是自己给的,是人生的底层代码
害怕失去工作,害怕前途暗淡,害怕身体会生病,害怕亲人会逝去,害怕给不了爱人一个幸福的生活,害怕事情不能做得尽善尽美,害怕能力不够,不足以支撑起自己的梦想。这是心底深深的担忧。都是自己给自己的。
之所以会害怕、担忧,是因为我们内心里缺少了一种安全感。
工作的环境给不了自己安全感是因为能力不足,就像古代那些上山学艺的人,只有学好了一技之长,才可以去行走江湖,我们也一样,如果没有学得一个能让自己安身立命的技能,那么我们做事时就会没底,所以就会没有安全感。
害怕身体会生病,是因为我们对死亡有些本能的恐惧,但是这是规律,不会因为我们的意志而改变,有了正确的认识,我们才会对人生看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有病治病,没病多锻炼,强身健体。
专注于内心,让自己有一个好的心态,专注于身体,让自己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专注于自己能力,让自己能力提高。这样就能给自己安全感。安全感是人生的底层代码。
一只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她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它自己的翅膀。有句话叫:“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正是“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