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背诵《系辞传》,原文废了九牛二虎之力背下来,可对原文还是似懂非懂,一头雾水,即使背下来对我的来说也没有多大的用处,对原文并没有透彻的理解,看着南怀瑾老师的《系辞传别讲》我看了三遍,可对原文还是不能深入的理解。
四天前,我又打开《系辞传别讲》,想再读一遍,可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读,当时理解了,过几个小时就忘记了,等于白读,此时真的羡慕那些过目不忘的人,难道是我真的没有走心,有的时候读着读着,不知不觉脑子就想别的事上,都不知道自己读的是啥了,突然意识到自己溜号,马上还得从头开始读,读书的速度也提不起来。
通过专心的记笔记才发现,真的是自己没有动脑筋去理解,南老师真的是一字一句的解释,引经据典,由浅入深的引导初学者去理解学习,以前一直模凌两可的句子,今天明白了,只是还得让自己多多理解记忆,我学习这些,就是想弄明白什么是《易经》易简之理。对我们日常生活,还有人生到底有多大的帮助,南老师说,“它是经典中的经典,学问中的学问,哲学中的哲学,最高最好的思想,四书五经,一切中华文化的思想都来自《易经》”。我看了这么长时间,还只是初步接触阶段,对这么高深的学问还是似懂非懂,真的好可惜。
我天生对文字并不敏感,对数字敏感,可就是不喜欢数字,偏偏爱挑战极限——薄弱环节。就是喜欢专研,记得一次听到一个比我小一点的女伴,说她上学学文言文阅读,都不用老师讲就能看懂,当时那个羡慕,我怎么就没有这个优点,我学一句话就像看天书一样。得反复的推敲,一遍是不会懂的,就是有个耐性,反复的看,有的时候头就大了,就是学不通。
可又痴迷不肯放手,学不会越想去钻研,现在生活窘迫,我还有很多事没有做完,假如有朝一日我的生活负担卸下来,有时间了,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我的学历补上,每天静下心来好好的读书写字,坐在小窗前,悠然的读书,那才是我想要的那种恬静的生活。
这些日子正是疫情阶段,生意不好,到是有时间读书写字,坐下来认真的读书,烦躁的心情也安静下来,不在想入非非。
正好利用这段时间,把那些似懂非懂的毒瘤彻底的赶走,要么不问,问就问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