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看历史的长河中,千千万万的诗人,在无数次的翻浪之后,留下了一些人生的真理。这些诗歌是千万文人雅士,迁客骚人的精神食粮。而这些美妙绝伦,朗朗上口的诗中究竟又隐藏了怎样的人生真理和语言艺术,那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司马光,这位以砸缸事件而出名的大师,为人所知的,是他青年时期机智的行为,而不为人知的是他造诣更高的诗歌。以《西江月》为例,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一读平凡,二读贫乏,三读则意味深长,回味无穷。其实这句话想表达的意思是“争相见?如不见。何有情?似无情”。它以一种别样的风格的疑问,跃然纸上。句中带着傲娇,也带着诉苦,他,以一种平淡的毫不在意的浅淡语气,反映出内心更加迫切的欲擒故纵的哀求,这样的语言艺术,让人不禁拍手称快,赞叹不已。
熟读王维之后,发觉他的诗美在发现。“雨中花果露,灯下草虫鸣。”自从熟读王维偶然发现这句,心头灵光一闪,比起“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余更喜之,喜之无善恶,亦无美丑,纯粹的诗,才是诗的本真所在,这首王维的《秋夜独坐》,似乎是在雨中洗净心灵的王维,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别样的幽谧与纯净,这,便是诗歌语言艺术所在。
关于人生,许多诗人都是读懂了的,唯有看透了,才能用至高的简练的诗句,来赞扬或抨击这个世界的善恶,鞭挞这个世界的美与丑。李白是看得很开,很淡,有诗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他似乎与上帝对视了那么几秒,便感知了人类的渺小,触碰到了宇宙的强大,当他不再是那个“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李白时,他已经意识到了活在当下的重要性,而东坡与太白,有相同,却有所不同。
苏东坡有《浣溪沙》云:“人生有味是清欢”,他喜欢的是回归本真,保持淳朴的人生,他力荐“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这样珍惜时光,珍惜美好事物的人生论。他热爱生活,永葆青春与乐观。却又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随遇而安,乐天知命,有和李白如出一辙的“不忧”,后来,他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自勉自励,在人生的道路上,胸怀坦荡,任天而动,合乎自然。
而陶渊明这位先生则善于以小见大,看透人生后,他不仅用言语表达,更是付诸于行动中,“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他以行动证明自己,以强大的自制力战胜自己内心中其他的恐惧与不安,堪称古代优秀的时间管理者。他看透了人生,更在于他看透了人生的长度,在此之前,庄子也说过类似的话,“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出自《逍遥游》中的这句话,也不禁在闲下来的时候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当代诗人木心则显得比较“狂”,关于时间与岁月,他是这样说的,“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怎么能饶过,那就不如活在当下,活好生命中的每一分钟。事实上,这其实比想象中的难的多,当你回首之前的浪费的消磨的时间,懊恼感便会侵占你整个身体,将你完成了某事之后的成就与满足感大打折扣,甚至到了毫发未留的地步,别轻易放过岁月,看似简单,实则很难,谁曾说过,“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里,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这样说道,“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初读甚涩,涩于无知,涩于不解。今览群诗,略有拙见,这似乎在我看来,是对朦胧诗最好的赞诗,顾城的《一代人》写了什么?只有一句话,写了“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然而却表达了一代人狂妄,一代人的追求,一代人对于真理的不懈,一代人的梦想。像这样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还有来自杨炼的《大海停止之处》。其中有句言道,“一个独处悬崖的人,比悬崖更像尽头”,确实,如《周易》中所言,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难道不就是中华文化的语言艺术吗?
不妨以“人生过处唯存悔,知识增时只益疑”,作为勉励自我的一句良言。或以“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作为处事原则与底线。但愿能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借此之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长夜。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黑夜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只因有诗。
浮生若梦
2018年2月4日 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