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是我喜欢的报刊之一。可惜由于那年----具体哪年,记不清了,总在十多年前吧。定报时节未发工资,手头拮据,误了定期。补救的法子是到零售摊点上去买,但及时性就大大的打了折扣。所以4月20日的报直到5月1日才到手。五一黄金周才搞起来,七天的假是放了,但工资只拿到了二月份。旅游是不可能的了,那就正好拿《周末》来消闲吧。
一版一版,看得很仔细。到了12版,是“西窗烛”栏。在那里,梁益新先生向我们介绍了清末风云人物曾国藩和左宗棠的一副嵌名妙对。
梁文说,当年阿古柏作乱新疆,清延内部在处理此事时,分成了两派。一派以曾回藩为代表,认为清廷的当务之急,是应付来自海上的西方列强的威胁,要加强所谓的“海防”;至于西域新疆,纵有分裂危险,也应为海防让路,因为海防直接关系着清政府的存亡。另一派以左宗棠为代表,认为改阿古柏成立分裂政权,使国家统一面临空前的威胁,如不果断处置,后果不堪设想;海防固然重要,但同时必须加强西北的军事力量,搞好所谓的“塞防”。清廷最终接受左派意见,命左宗棠进军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曾既与左意见不合,又恨左得了大宠,于是赋联讥讽:
季子自言高,仕不在朝,隐不在山,与人意见偏相左。
联成后,派人送于准备出征的左宗棠。左宗棠,字季高。左季高嵌于联中,孰忍而不忍?不愧是文士,以雅还雅。对曰:
藩城当卫国,进不能战,退不能守,问伊经济有何曾。
也将“曾国藩”三字嵌于其中。前人逸闻,加历史旧事,不但领略了汉语的魅力,也重温了中华民族统一史上揪心的一幕。这也算探访了一次名胜吧,确实应该感谢作者和编者的。但是,梁先生将此联的背景说成是“海防”与“塞防”之争及左宗棠进军新疆的说法,是必须纠正的。
阿古柏作乱新疆虽然早在1865年,但左宗棠出兵讨伐则是1875年。所以当左宗棠奉旨带兵出玉门关时,曾国藩是不可能写对联、也不可能命手下的人送对联了,因为那时曾国藩已经作古快三年了。而此前的“海防”和“塞防”之争也不是曾、左之争,而实在是李(鸿章)、左之争。梁先生是张冠李戴了。
那么那副对联又是怎么回事呢?本人寡闻,更不知就理,但从“季子自称高,隐不在山,仕不在朝”的情形看来,对联当出在左宗棠在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中,尚未成为清朝正式官员之际。“隐不在山,仕不在朝” 不正是一个十分恰当的表示幕僚地位的“区间”吗?
于是我将以上意见,写成一文,打印出来,投到了《周末》。叫我想来,指出发表稿知识性错误的稿子,即使版面再紧张,报刊也要设法登载的。但遗憾的是,我的投稿如石沉大海,寂无回音。
由此可见,普通作者发表一文,在那个时代是何等不易。况且《周末》还是一家不错的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