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此典句出自北宋 诗人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译文:

春天将归向何处?现在的我却找不到春的踪迹。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请叫它仍旧回来和我同住。

可是又有谁会知道春天离开的踪迹呢?除非你问一问黄鹂鸟。但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它迂回婉转的啼鸣声。看吧,一阵风起,黄鹂鸟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注释:

寂寞: 清静,寂静。

无行路: 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唤取: 唤来。

谁知: 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问取: 呼唤,询问。

黄鹂: 又叫黄莺、黄鸟。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

赏析:

这是一首惜春词,作者运用凄美的笔触,倾诉了对春天消逝的深切悲痛与无限惋惜,表达出词人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挚爱、留恋和无奈。

在上片“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中,诗人追问春天的去向,却寻不见其踪影,心中满是因春天消逝而生的寂寞与无助。这种主观感受的抒发,让春天的可爱与离去的可惜跃然纸上。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是诗人从幻想回到现实,意识到无人知晓春天的去向,春天也无法被唤回。但诗人仍怀有一丝希望,寄望于黄鹂能知晓春天的踪迹。因为黄鹂常与春天相伴,或许能带来春天的消息。

未两句“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描绘的是:黄鹂虽啼声百啭,却无人能懂其意;只见它趁着风势,飞过盛开的蔷薇花丛。

黄鹂的啼声打破了寂静,却未能给诗人带来答案,反而让他的寂寞感更加沉重。蔷薇花开预示着夏天的到来,诗人也终于清醒地认识到:春天,真的已经离去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