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的冬天,寒意已越来越重,低气温持续刺激着人们的皮肤,但它们却只是安静地躲在厚厚的衣物下面,闭合起毛孔,以确保可以较长时间维持着较为舒适的体温。人们并不会因为寒冷而蜷缩在屋里,这种冷远不至于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南方相比较,关中的气温较为寒冷,但这里依然是非常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虽然气温下降会让人觉得不舒服,但对于某些行业来讲,冷却是家常便饭,也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
50岁的张红刚曾经是一名军人,四年的军旅生涯并没有改变他的一生,却塑造了他敢闯敢拼的性格。虽然岁月已经在他的脸上镌刻出时光的痕迹,但眉宇之间坚毅却时刻向人传递者一种充满力量的信息。
很抱歉我无法准确定义他的职业,就像我们身边有很多一直为生活打拼,却并不能被准确归于某个行业的人一样。张红刚经营着一座冷库,简单讲就是一座可以把温度控制在0度左右的仓库,与此同时他还有一座面积为50亩猕猴桃园。
大概和他当兵时做过班长的经历有关,他给人的也是那种既严肃又亲切的感觉。退伍后的张红刚并没有褪掉生活的激情,他对自己未来的规划虽然称不上伟大,但也绝不是选择平庸和碌碌无为地度过。一开始,他在临渭区五金公司上班,刚开始还有点新鲜感,可是时间久了,他发现这种呆板的朝九晚五、一成一变并不是自己想的,况且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每天待在方寸之间的货柜前,总有一种放不开手脚的感觉。
张红刚隐隐然说服自己要去做一些“大事”,起码不应该是这样“混”日子,索性辞掉了五金公司的工作。那时候的创业选择并不像如今这般多样化,一个刚退伍的老兵,在创业这条路上也不可能有半点优势。从小在农村长大,可以供张红刚选择的创业范围也局限于此,白手起家,养鸡、养鸽子、承包鱼塘,总之,这个有野心的小伙可是没少折腾。
创业者都知道,创业不会太顺利,除了选择好的项目,好运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在数次经历创业挫败之后,年轻的张红刚做出了回家务农种植猕猴桃的决定。这对于当时的他来讲,不能说不是一次冒险,首先是经验的欠缺,其次是要面对周围人的闲言碎语,多数人觉得这事不靠谱,大伙议论纷纷,只有倔强的他一门心思扎进了自己仅有的5亩果园里,一直到今天。
如果说张红刚没有顾虑、没有担心过那是瞎话,谁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可是他就认一个邪,成功不成功要做了才知道,不管做什么,承担必要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也许是上天也眷顾他的努力,这一次,他还真就做成了。
成功只是一种轻描淡写,但这个过程至少要经历三年,而且是在一切都未知的情况下。那时候渭南种猕猴桃的人几乎没有,根本没有大面积种植的先例,张红刚的5亩已经算是较大规模了。而果树在前三年是不挂果的,不能够持续三年投入,根本不能称作是成功。这三年是如此漫长,或许回忆一下高中三年是如何度过的,你才能够真正体会。
时间再久,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你总能等待,但对果树一无所知绝对是致命的BUG。盲目的选择可以称之为鲁莽,失败的几率也会成倍增长。万幸的是张红刚好学、爱琢磨、能吃苦,甚至为了学习猕猴桃的种植技术,还拜了眉县的师父学习种植技术。虽然师父已经过世,但张红刚始终没有忘记这份恩情。
技术和经验的积累逐渐让张红刚有了更大的信心,5亩的小面积种植已经不能够满足他的野心,索性一举扩大至了10倍。5亩到50亩看似只是一个数字上的变化,投入的精力、人力、财力、物力都成倍增加,而此时的张红刚已经不再惧怕这些,在之后的二十年时间里,更是为自己这份事业,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如今的张红刚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二十年的岁月早已将他打磨成了一个经验丰富的猕猴桃果农,每天他都会去自己的园子里转一转、看一看。在这片土地上,那个曾经怀着凌云壮志的年轻人,已经不是当年的模样,而他坚守这份事业的内心,依然无比坚定。
张红刚的付出有了回报,到了每年果子成熟的时候,他甚至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但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应季的水果因为集中密集上市,往往又没有太好的价格,这对果农来讲是最坏的不确定因素。如果能错开果子上市的时间,价格自然会回升,但猕猴桃在常温下并不易保存。
既要保障较好的价格,又要保证较好的品质,唯一的办法只有一个——冷库。这种利用制冷技术将仓储空间内的温度稳定在0度的方法,极大地保障了果品的安全和长期保存。雷厉风行的张红刚说干就干,很快第一座冷库便落成了。解决了冷藏问题,大家的果子终于可以错开上市时间,也可以避免因集中上市而导致价格偏低。
此时的张红刚也尝到了创业的甜头,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种猕猴桃一样,规模和效能的关系他深谙其道。于是第二座、第三座……一直到第八座,冷库的规模随着张红刚创业信念的不断坚定快速增长。很多人不看好他种果树,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同样,很多人不看好他做冷库,他却默不作声,在冷漠的观望中再一次收获了成功。
二十年潜心经营,张红刚虽然称不上大富大贵,但他乐在其中,忙碌的生活也给人一种充实感。他的生活被分成了两部分,一半在果园,一半在冷库。从开春到10月,猕猴桃园子里总是格外宁静,对于喜欢安静的张红刚来讲,真的是一个让人留恋的地方。立秋以后的冷库可没那么好受,常年维持在0度左右,对于刚入冬的渭南来讲,里面有温度还是有些偏低。
冷库建成以后给当地的农户提供了储存果子的便利条件,很多外地的客运也纷至沓来。每天都有北京、河南、山东甚至东北的客商络绎不绝地到冷库看货、拉货。品种丰富、选择多样,这是客商们选择他的原因。
生意做得顺风顺水,这是对张红刚多年打拼的认可,但过程中的艰辛也只有他自己才知道。选择了这份事业,就意味着每天都不能放松,累过、也麻木过,问题和困难都不可避免,但每一次他除了扛都没有的选择。“有时候,坚持比选择更重要,觉得困难的时候,咬咬牙,说不定就扛过去了。”
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一切成功也绝非偶然。当我们把镜头拉开,张红刚也只是500多万渭南人中普通的一员,但这种平凡正是勤劳的渭南人民在这片土地是辛苦耕耘的缩影,正是因为有这些人,才让这片土地充满着活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