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到三岁,特别爱坐电动车,提起坐电动车远远要比坐汽车兴奋得多。吃完饭,收拾完房子,我对儿子说:“坐舅舅电动车拉风去喽!”儿子可能没听懂“拉风”的具体意思,但大概明白就是要出去的意思。他瞬间变得安静特别乖,破天荒的让我给他擦脸。然后,我、弟弟和儿子出发了,其实外出也没有什么事,就是为了满足儿子的一个喜好而已。
一路上,儿子乖乖的站在电动车前面,左看看右看看,不断的看着道路两边的风景。我也如此,其实相比汽车,我也喜欢坐电动车,不但可以在小巷里自由穿行,而且还可以欣赏风景,路上的风景全都看在眼里,停车也方便,找个空隙就能停。儿子可不管这些,他只看他的风景,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在上车与下车的时候表现的特别兴奋。
回家时,母亲问道:“小家伙,今天去了哪里玩呀?”儿子指着舅舅牙牙学语:“风——”母亲半天没有听懂,尽管儿子已经三岁了,但还是说话口齿不清,只有我才明白他要表达的意思。我也莫名其妙老半天,不知他要表达什么,儿子又冒出一个字:“拉——”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要表达的是“拉风”,我出门儿前随口一说的一个词语。
瞬间,我回顾了一下当时的场景,幸好没有说什么不该说的话语,否则定会留在孩子的记忆中,在以后的某天重复我说过的话或是某个动作。原来,孩子一直在模仿我的语言和行动,我却置若罔闻。
对于孩子有模仿行为,我是知道的,只不过停留在理论阶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尽管我经常告诫家长们在家里一定要注意的言行,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在学校孩子就是家长的影子。可我平时说归说,做归做,生气的时候还是会说出不该说的言语,做出不该做的事。可孩子却不管这些,好的坏的全都被模仿了去,在家孩子模仿,在学校学生模仿。
我又以最快的速度搜罗了一遍平时的行为,在学校还相对少一些,但在家里,自己不规范的行为太多了,比如孩子做错了事,我会大声吼叫,而非像学校里那样耐心教导;忙得时候,有时会把东西乱扔在一起;有时会一直抱着手机刷屏;情绪不好时,会乱发脾气……怪不得孩子脾气大,我还经常发牢骚:遗传了孩子爸爸的火爆脾气。
试想,我平时给孩子做了多少负面的榜样啊!孩子小的时候尽管不会说,可把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心里早已经模仿了无数次。这不,牛脾气上来了,任谁说也压不住内心的火爆,这么小,以后可咋办?我追悔莫及,恨不得把以前所有发过的火,都一团一团的收起来,重新换上“和颜悦色”和耐心说教。可是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已经成为过去,深深印在孩子心中,好在孩子尚小,我还有挽救的余地,否则我一定会恨死自己。
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的眼里。在小学二年级的一篇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中,妈妈和哥哥保护了幼小的萨沙,而萨沙又保护了弱小的蔷薇花,这一切都是来自优良品质的传承。文中的妈妈和哥哥做出了很好的榜样。这篇课文我是教过的,而我竟然……我有些惭愧。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这话一点也不假。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所以呀,在孩子面前,作为父母的我们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未来的范本。
我们经常放大眼界去寻找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学校,让孩子享受最好的教育。殊不知,我们自己就是一所学校,做好合格的父母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2018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