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医道真(一千八百五十一)

揆度谨严之理,圆通活变之法,精当灵验之方。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阳明为病,胃家实也,今便溏而言阳明病者,谓阳明外证,身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此是邪从少阳而入阳明者,何以见之,潮热者,阳明证也。然阳明扰未实也,又何以见之,曰大便溏,小便自可,岂有胃已实而二便如此者乎?胸胁苦满而用小柴胡和之,使热邪仍自少阳而解,可不复入阳明也。

盖阳明虽属主病,而仲景已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故凡见少阳一证,便不可汗下,唯宜以小柴胡汤和解之也。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也。”

阳明之气,由下而上,由内而外,出入于心胸,游行于腹胃,靡不借于少阳之枢。今阳明病,胁下硬满者,不得由枢以出也。不得由枢以出,遂致三焦相混,内外不通矣。

不大便者,下焦不通,津液不得下也。呕者,中焦不治,胃气不和也。舌上白苔者,上焦不通,火郁于上也。可与小柴胡汤。调合三焦之气。上焦得通,而白苔去,津液得下而大便利,胃气因和而呕止。三焦通畅,气机旋转,身濈然汗出而解也。

不大便为阳明里热,然呕则又少阳证也。若热邪实于胃,则舌苔非黄即黑,或干硬,或芒刺矣。舌上白苔,为舌苔之初现,若夫邪初在表,舌尚无苔,既有白苔,邪虽未必全在于表,然犹未尽入于里,故仍为半表半里之证。

胁下硬痛,不大便而呕,自是大柴胡汤证,其用小柴胡汤者,以舌白苔犹带表寒故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中温温欲吐,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其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
    妙手柯楠阅读 25评论 0 0
  •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本太阳病,并于阳明,名曰并...
    妙手柯楠阅读 33评论 0 0
  •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 一 太阳病脉证提纲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二 ...
    avantyao阅读 9,851评论 2 57
  • “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 此示脏结不治之证,病胁下素有痞,肝脏结也;连在脐旁,...
    妙手柯楠阅读 37评论 0 0
  • 一、桂枝汤类方 1、桂枝汤 适应证: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
    听莲阅读 3,386评论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