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中榜

话说唐玄宗年间,南越越州城里有户蔡姓人家,男主人蔡卿是位商人,妻伍氏,共育一子,名唤蔡殿生。

蔡卿愿儿子未来有出息,继承蔡家烟火。

蔡殿生六岁时,其父送他进学堂习书,他好学不倦,人极聪颖。

十七岁时中了秀才,仍孜孜不倦,不断攻书。

十八岁时,有媒人给蔡殿生做媒,女孩是大廉镇姚家庄庄主的女儿姚翠芳,人长得清秀靓丽,温柔可爱。

蔡卿忖思,儿子年纪不小了,趁早让他成家,解决了终身大事,也让他安心习文,有何不好?于是,他便答应了媒人。

几天后,蔡家给姚庄主家送去订婚彩礼,年底,蔡殿生把姚翠芳娶了回来。

蔡殿生有些朋友久不久来找他聊天,或邀他外出相聚,这样会影响他攻书习文,出了年后,为了不被人打扰,他独自一人到附近的一个山洞里苦读,从早上出去到黄昏才回来。

姚翠芳没了个伴,孤独寂寞,但为了丈夫的前程,他没有半句怨言,在家里做针线活。

一天近中午时,只有她一个人在家,一个陌生人来到她家的门外大声说:“姚翠芳,你母亲伍氏在外跌倒受伤了!”听了这话,她立刻走了出去。

晚上,父母和蔡殿生回到家里,不见了姚翠芳,向街坊邻里打听,没有人见到她。第二天,蔡卿到官府报案。

一个月后,没有翠芳的下落,一家人都想念她,盼望她早日归来,阖家团圆。

蔡殿生失去妻子,依然不忘念书,两年后乡试中举。回到家里,贺客盈门,无限欢喜。

父母想起媳妇的失踪,甚是不快。他俩提议要给儿子再找一个,蔡殿生说:“翠芳情况不明,现要找一个,以后翠芳回来怎么办?”

蔡卿说:“那如果她一辈子都不回来,岂不是空等了?我们家要孙子延续蔡家的烟火啊!”

“再等三四年,如能考取功名,到那时再找一个未迟。”父母只好听儿子的话。

这样,蔡殿生每天又回到山洞里,潜心习作,攻读史书。

三年后,又逢考试,蔡殿生信心满满地上京院试,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考取了进士,再通过廷试,止殿二甲,授封为南越田州太守。

这年,蔡殿生才二十三岁。

他告假回乡省亲。回到越州,当地府、县闻知蔡殿生中了进士,授职为田州太守,尽来贺喜请酒。又是亲朋来作贺,直闹个不停。

这回父母再为儿子提起成家的事,蔡殿生答应了。

这次,媒人给他介绍一个财主的女儿,名唤崔小莲。

小莲伶俐俊俏,知书识礼,时年十八岁。

双方的父母皆愿意他俩走到一起,蔡殿生也就答应了。

几天后,蔡家给崔家送去花红彩礼,订下年底结婚。蔡殿生的假期时间快要结束了,亲朋前来送行,越州知府闻知他起身赴任,便旱路送马车,水路送舟船,赆仪程仪,络绎不绝,七八天后便到达田州。

到任后他不忘家乡父老的重托,尽职尽责,为民办实事,博得当地民众的好评。

年底,蔡殿生回越州办喜事,与崔小莲结为连理。年后,他把小莲带往田州,小两口生活在一起。

五年后,小莲为蔡家生育两个女儿,父母却高兴不起来,他俩一心要有个儿子,可小莲偏偏不争这个气,没有给蔡家生下一个儿子,这使父母很不快。

时间飞逝,星移斗转,十九年过去了。

田州阎财主有个大公子名唤阎关平,他好吃懒做,常常与一伙不务正业的人混在一起,惹是生非。

一天,他在街上闲逛时,看到一个五六岁的男孩手拿着一条金脚链在自家的院子外玩耍,看看四周无人,就萌发抢劫念头。

他走上前去,叫小孩把金脚链给他看看,小孩不愿,他伸手过去把金脚链夺了过来就跑,小孩大哭起来。

这事恰逢给邻居的庞三姨看到了,她把这一情况告诉给小男孩的父亲范叔,范叔到官府报了案。

蔡太守即差人把阎大公子带到公堂来,没想到阎大公子不承认抢夺了小孩的金脚链,蔡太守再差人把阎财主叫来。

在父亲面前,阎大公子只好承认抢劫的实事。

他被衙役带回家里把金脚链交出来,回到官府,范叔看过金脚链后说:“这是条白金脚链,不是我家那条,我家那条是黄金脚链。”

阎大公子却一口认定这就是范家的那条金脚链。阎财主不耐烦了,倒反而叫他的人回家去,把家里的金脚链全都取来,范叔认回儿子被抢的那条金脚链。

这事很快在城里传了出来,阎家人丢尽了面子,感到很难堪,他们责怪蔡太守在这件事上过于偏向范家人,便怀恨在心,要给他找茬。

阎财主有个表哥在朝廷里做兵部侍郎,阎财主便做了假案,通过他诬告蔡太尉倚势强横,偏断重案,为害子民。朝廷把蔡太尉贬为庶民。

蔡殿生被贬职后,回到越州老家,他知道,在处理阎大公子这个案子上,‘得罪了’阎家人,而被诬告遭贬职。

这年,他四十二岁。

他不甘心就这样下去,他要再度考进士,父母和妻子同意他的观点。不久,蔡殿生回到原来的那个山洞里攻书。

年底,他上京找地方备考。

第二年春,迎来院试,考试期间,蔡殿生住在一家旅店里,隔壁住的是个南越来的小子,自称阮小明。


由于年龄差距大,蔡殿生没有详细与他交谈,只是见面时简单招呼一两句而已,谁都不知谁在干什么。

考试完毕,候到发榜之期,蔡殿生再次中了进士,满心欢喜,完了他的愿望。

到了廷试,蔡殿生止殿在三甲,职授秀州知州。时由清明已近,蔡殿生告假回乡祭祖。

回到家乡,亲朋好友前来拜贺,一家人沉浸在欢乐之中。

三天后,两个壮汉带着一个年轻男子来到蔡家门外,蔡家的亲戚不认识他们,认为是朋友前来道贺,便让他们进来。

蔡殿生上前接待他们,仔细一看,那年轻男子竟是在京城旅店相识的阮小明。

蔡殿生说:“哎呀,你也来道贺,你怎么知道我住在这里?”

“蔡叔,你误会了,我是来寻根的。”阮小明说。

“哦,请到我家来,也许,我会帮你这个忙。”说完,蔡殿生把他们带进接客大厅,叫人送上茶水,大家坐定。

“是这样的,”阮小明说:“我母亲名叫姚翠芳,父亲名叫蔡殿生,只因我出生的前一年,母亲被人拐走,我长大后,母亲才把这事告诉我,所以我就根据她提供的地址来找我生父的家。”

这话令蔡殿生高兴不已,他大声说:“小明,我就是你的生父蔡殿生。”

听了这话,阮小明上前一把扯着蔡殿生,拜伏于地说:“孩儿生身二十有三,尚不知木本水源,真不肖而又不孝啊!”

蔡殿生把他扶起,然后说:“你父我不知道有你,你母贤能,教你成人,不忘生父,倒是为父的对你不是了。”他接着说:“今我得回你,是蔡家的福啊!”

不多时,家人都知道蔡殿生有个儿子回来了,他们都来到阮小明的面前,蔡卿和伍氏上前抚摸着他,激动得热泪盈眶。阮小明说:“以后,你们叫我蔡小明就好了。”

一家人坐下来,蔡小明说出上次上京的事,他说:“上次上京赶考,中了进士,授职澄州知州,现告假回乡,借这个机会寻亲,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哎呀,真巧,”婆婆伍氏说:“你父亲也在这次院试中中了进士。”

“真的吗?怎么这么巧合?我不会是在做梦吧!”蔡小明说。

“真的,而且授封于秀州知州。”公公蔡卿说。

起初,一家人你一语我一言,气氛活跃,欢快无比。

蔡小明讲起生母姚翠芳的遭遇时,大家的心情沉重下来。

原来姚翠芳被一个名叫阮士亮的人叫出家门,把她带到事先准备好的地方,上了马车,阮士亮说她家母被人带走,现去追赶他们,下午可以回来,她被带到领方县潘财主家。

原来潘财主花银两叫阮士亮找一个年轻女子到他家照顾残疾的公子,姚翠芳就这样被骗到潘家,心情跌进了低谷。

以后,翠芳有苦难言,常常背着潘家人以泪洗脸。

七个月后,翠芳生下小明,潘家认为,公子不能房事,这个儿子一定是蔡家人的后代,为了翠芳以后照顾公子,潘家人就认这个儿子。

一年后,潘公子病死,潘家不要翠芳母子了,阮士亮把母子俩带回家中。

原来阮士亮是个硬汉,靠力气吃饭,曾娶过妻子,那妻子唇舌多,常常唠唠叨叨,怪话百出,闹得鸡飞狗跳。不久,他把她休了。

他让翠芳做他的妻子。一年后,翠芳给阮士亮生下了一个女孩。翠芳给儿子名为小明,女儿为小丽。

小明六岁时,父亲省吃俭用,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识字,哪知小明是读书的料子,进步很快,家人很高兴,就给他一路读下去。

他十六岁那年考取秀才,十九岁中举,就在那年,翠芳向他交底,他才知道生父是蔡殿生。

小明今年二十三岁,中了进士,上任前,他来寻了亲。

蔡家父子双双考取进士的消息很快传遍了越州城里城外,府上得知,知州前来贺喜请酒。亲朋好友再次前来道贺,热热闹闹。

清明过后,蔡家父子俩分别到各自的城府上任去了。

年底,蔡小明结了婚。

春节期间,蔡小明带着妻子和母亲姚翠芳回到越州。

姚翠芳见到了当年的丈夫蔡殿生,两人悲喜交集,热泪盈眶,许多话儿一时说不出来。

翠芳虽然成了别人的人,毕竟她有了蔡小明,延续了蔡家的烟火,她依然属于蔡家人。一家人共饮团圆之酒。

以后,蔡家和阮家在越州和领方两地相走,彼此友好相处,如同一家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