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是考场,何必急着交卷

人真是奇怪。

明明那份企划书,再花一个下午就能打磨得更漂亮些,偏偏看着时钟滴答,手指一按,便发送了出去。仿佛迟一秒,天就要塌下来。朋友阿珍在电话那头,声音甜得发腻:“喂,我下个月摆酒。”挂了线,望着窗外灰扑扑的天,心底竟掠过一丝仓皇:是不是也该随便找个人,签张纸,把人生这栏填满?好似填表,空格在那里,不填,便是自己的错。

更不必提同学会。张三进了大行,李四拿了名校Offer,王五的创业公司竟也融到了资。人人都在“上岸”,唯独你还在水里扑腾,狼狈不堪。于是挣扎的力气也泄了,心想:不如也找个安稳码头靠岸?总比淹死好看。

这便是现代人的通病——“交卷心态”。人生被硬生生拗成一场限时考试,铃声刺耳,人人都怕做那个拖堂的、留级的、被老师瞪的差生。手里那份卷子,不管答得如何,填满格子便心安,仿佛“完成”二字本身,就是及格线。

真是荒谬。

谁规定人生必须按部就班?几岁毕业,几岁结婚,几岁升职,几岁生子……一张无形的时刻表悬在头顶,像达摩克利斯之剑。赶不及的,便心虚气短,自觉低人一等。于是,赶着交卷成了常态。方案交出去,明知尚有瑕疵,但“交了就好”;伴侣选定了,明知并非灵魂所系,但“结了就好”;工作将就了,明知味同嚼蜡,但“稳了就好”。只求在“社会时钟”上,自己的指针不要偏差太多,惹人笑话。

代价是什么?是仓促间错失的精妙可能,是将就后心底那点永不消散的遗憾,是挣扎未竟便放弃的成长空间。为了那张虚无的“准时交卷证明”,我们亲手把“可能性”和“真我”抵押了出去。如同为了赶上末班地铁,连橱窗里心仪已久的那件香奈儿外套也来不及细看,便一头扎进拥挤的车厢——只求“赶上”,管它是否合身。

亦舒常说:“做人最要紧是姿态好看。”这姿态,绝非指在规定的格子间里填满答案,而是明白自己的节奏,守住内心的城池

何必羡慕阿珍嫁得快?她的良人,未必是你的茶。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急吼吼“将就”来的,不过是把“单身”的空格,换成了“怨偶”的牢笼,姿态更难堪。

他人纷纷“上岸”?焉知那“岸”上风光是否如你所愿?有人爱风浪里的激越,有人贪图浅滩的安稳,本是各得其所。为着别人眼中的“上岸”,逼自己放弃挣扎,硬挤上一条不属于自己的船,那才真叫溺水。挣扎的姿态或许狼狈,但挣扎本身,是活着的证明,是寻找真正航向的必然过程。

那份企划书,若真觉还有余地,不妨深吸一口气,向对方多要半日光阴。真正有眼光的,会欣赏这份力求完美的心气。若对方只要“填满”,不要“精品”,那这单生意,不做也罢。

说到底,人生这场大考,考官只有自己。没有标准答案,更无统一交卷时限。有人少年得志,早早挥毫答毕;有人大器晚成,需细细思量;亦有人,一生都在审题、破题,那份答卷,写写停停,至死方休。又有何不可?

重要的,是你落下的每一笔,是否忠于自己的心意。是潦草应付只为“完成”,还是笔笔用心,哪怕最终未能“答完”,亦觉酣畅淋漓?

与其被无形的铃声催得手忙脚乱,不如从容执笔。该打磨时打磨,该等待时等待,该挣扎时挣扎。你的卷子,你的人生,只有你有权决定何时落款。

窗外天色渐暗,华灯初上。给自己斟一杯热茶,看茶叶在杯中缓缓舒展。急什么呢?人生漫长,赶着交卷,连茶都凉了。姿态好看点,慢慢写,写自己的答案。

天大地大,总有一处,容得下你从容不迫的笔锋。自己的卷子,自己批阅。 旁人催卷的铃声,不听也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