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1948年建国,在这前后一百多天里,耶路撒冷都发生了什么?《为你,耶路撒冷》展现了这一时期的全景式画面,读起来惊心动魄。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故事也就从这天讲起。
当时,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对这个决议都不满。它规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一个阿拉伯国家和一个犹太国家。对耶路撒冷,联合国决定两个国家都不能对它拥有主权,把它交给国际共管。
阿拉伯人很愤怒,他们认为一千多年来他们一直是这块土地上的主体民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还拥有一半以上的土地,但分治决议却把巴勒斯坦57%的土地划给了犹太人。
阿拉伯人觉得憋屈:犹太人在历史上确实屡遭迫害,但这都是欧洲人干的,又不是我们干的,凭什么要把我们的土地让给犹太人建国?当时的沙特国王就说:“谁迫害犹太人,就从谁的领土上划出一块给犹太人”。
犹太人也不全满意,他们虽然得到了土地建立了国家,但却失去了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犹太人的圣城和灵魂,是无可替代的。
就这样,两方都意识到,一旦以色列建国,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于是,双方从暗地里较劲争夺到公开爆发各种冲突。
这本书用大量细节展示了这个过程:犹太人如何瞒过英国暗中到欧洲购买武器、果达尔·梅厄(后来的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到美国演讲筹款征服了美国人、几个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如何从不团结到合力绞杀以色列……战争还没开始,双方就已经开始了杀戮,都想通过暴力把另一方赶出去,于是就有了犹太极端组织伊尔贡(后来的以色列总理梅纳赫姆·贝京当时是该组织的领导人)和斯特恩帮在代尔·亚辛对阿拉伯村民的大屠杀,也有了阿拉伯人在伊西翁村对犹太人的杀戮。
这本书既有全景式的宏大展现,同时又有多得不能再多的细节,细节的还原度之高让人佩服,描写之细腻也令人吃惊。众多人物一个个闪现,不同的视角互相穿插交错,读时需要全神贯注,稍不留心就跟不上作者的视角切换,就不知道谁是谁了。
这本书细节翔实、结构错综复杂,但脉络还是很清晰的:时间脉络,开始于联合国通过分治决议,终止于双方第一次停火。阵营脉络,犹太一方、阿拉伯一方、英国一方。人物脉络,书里既有以色列建国之父本·古里安、果尔达·梅厄、英国最后一任巴勒斯坦总督康宁汉爵士,还有阿拉伯国家的领袖,更用大量篇幅写众多底层小人物的故事,书里栩栩如生的人物多达上百。把这些人物和故事压缩在以色列建国前后一百多天前后的耶路撒冷,很让人叹服,难怪豆瓣给出了8.8的高分。
全书最出彩的人物是本·古里安(以色列第一任总理,被称为国父),深谋远虑、坚毅果决,国家的诞生他居功至伟。
1948年5月14日,英国殖民当局撤离巴勒斯坦的前一天。下午4点,本·古里安宣布建国,国名以色列。第二天,埃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组成的联军浩浩荡荡开进巴勒斯坦,开始围剿以色列,第一次中东战争打响,以色列人甚至连庆祝独立的时间都没有就走上了战场。他们在本·古里安的领导下,靠对重建家园坚定的信念,最终度过了难关。
这部纪实文学的经典,说是“迄今为止关于以色列最伟大的著作之一”也不为过。
书的作者是当代最负盛名的纪实文学作家拉莱•科林斯(美国《新闻周刊》记者)和多米尼克•拉皮埃尔(法国《巴黎竞赛》记者),他们用两年时间采访了从国家元首到普通一兵众多历史参与者,披阅浩如烟海的史料,再用三年时间写成这部纪实文学经典,甚至做到了“事事有依据,极为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