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奔的女孩:琼瑶阿姨该买单了

初中有个同学叫琳琳,年轻漂亮。90年代大学还没扩招,她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初中一毕业就踏上社会,开始工作。

但那时工厂少,工作机会更稀缺。初中毕业的她跟着同村人开始做羊毛衫的手工活,多劳多得,旺季从早上6:00到晚8:00,淡季可休息三四个月。

离琳琳家隔着二块田地的不远处,有一个砖瓦厂,他们买泥,挑上船,运回厂里,经过窑洞的高温烧制,变成一块块九五砖,供给整个乡镇村民造房使用。

砖瓦厂里的工人拉泥,搬砖,都是出卖体力的年轻人。多年轻呢,最小才十三四岁。

此类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外来务工,年纪小,家里贫穷,文化程度极低,因为仅仅只需要体力。学历低到什么程度,小学是否毕业都得打个问号,能勉勉强强写出自己的名字和家庭住址,还是歪歪扭扭,缺少笔画的那种。

琳琳休息的日子里会去田地里摘菜,采番茄黄瓜,给家里做饭。

砖瓦厂的小伙没事会蹲在地边,看蔬菜成长。

于是搭讪之间,琳琳和一个拉泥的小伙认识,并且好上了。十七八岁的年纪,情窦初开,两人经常花前月下偷偷约会,感情越来越深厚,但纸包不住火,不久被玲玲父母知道了,遭到强烈反对。

也难怪。小伙要钱没钱,要文化没文化,家中山区赤贫,还有不少弟弟妹妹等着他赚钱养活。

琳琳家虽然家境一般,但至少本地有房,父母收入还可以,在沿海地区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也不算差。

结婚不求富贵,但坚决不能扶贫。看不到前景的婚姻,没有哪个父母,愿意自己的子女跳入深不见底的深渊。

然而父母越是阻挠,琳琳越是反叛,在一个月黑风高夜,琳琳和那小伙私奔了。

琳琳的做法太过大胆和偏激,但又却在我们的意料之中。

因为我们80年代出生的人,从小到大看的最多的电视剧是琼瑶阿姨的,看的最多的小说,依然是琼瑶阿姨的。

以现在观念来看,琼瑶电视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三观不正。

比如插足别人家庭,还叫嚣:“我不是来破坏你们,而是来加入你们的”新月格格。

比如姐夫喜欢小姨子,被老婆阻止,却因此断腿而葬送职业生涯,却被轻描淡写说成是:“不过断了一条腿,人家失去的可是爱情”的楚廉。

而善良单纯如我们坚定的认为,电视传播的都是正能量,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琼瑶的观念就是爱情至上,世间万物皆为爱情而生,不惜代价,却成了我们信奉的观念。情窦初开的少女,心中满满的都是爱情,不掺一丝一毫的杂物。

阶级和金钱在爱情面前不值一提,是侮辱人格,毁灭爱情的产物。用身外之物衡量爱情,玷污了爱情的本质,亵渎了爱情的美好。

我们对古人提到的门当户嗤之以鼻,对贫贱夫妻百事哀的观念不屑一顾,为了所谓美好的爱情,可以放下一切身外之物,以为这才是高尚纯粹的爱情。

对,你没看错,这就是当时我们三观形成的标准和来源。现在看来多么荒唐,但真真切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支付 ¥1.99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