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是核心素养的核心,它并非某种特殊的思维技能,而是以求真为宗旨的高阶思维。当我们求知的时候一定要理性。余党绪老师《批判性思维与语文教学》的讲座给我的触动很大。
文学类文本中,明显存在感性的、情感的因素,但这不等于说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感性的和情感的。阅读课可以上得有感性,有情韵,但不能替代对文本的理性理解,教学也永远是一个理性的行为。这是《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讲谈》中的一段话,可以说和余老师的观点不谋而合。我也深以为然。
在我们的阅读实践教学中,往往热衷于“体验”“感悟”等,理解的随意性就会被过度放大,这很容易导致理解的变形,使得学生思维的准备性降低和精确性丧失,这是应该引起我们特别注意的一个地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我的理性。余老师提到批判性思维的三个关键词:理性、反思、信念与行动。他说理性与感性相对,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超越感性,区分感觉和感情;要尊重理性,明确知识和逻辑。反思与惯性相对,要学会超越经验,摆脱教条。信念是说知识的获取,而行动表现在问题的解决上。他还提到了语文教学中的三个转向:在语言实践与理性反思中培养语感,在有效的分析论证中培养阅读能力,在思辨读写中培养真实的表达能力。他的这个讲座为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
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回归理性,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情感更真实,让我们的的结论更准确,让我们的论证更富有逻辑性。运用批判性思维,让我们的语文阅读带有理性之光,我们的语文阅读才更丰富,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