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檀迦利15

  “你”和“主”依然指“上帝”,“神性”,“大写的我”。

“我”是肉身,是“本我”。“我”始终在朝向“神性”的路上,且这种朝向伴随的是一种渴望,挣扎,茫然,甚至于一种自我否定。

“我坐在屋角”,“宠赐我罢”,“命令我罢”等语词,可衬托出“我”的渺小与卑微。这种解读,似乎有点牵强,但从根本处,又的确如此。生命是可贵的,也是非常脆弱与渺小的,但“我”有一种朝向强大或无所不能的渴望。当然,这种无所不能,主要指精神上的强大,而不是外在的力量。在泰戈尔那里,甚至于在耶稣那里,真正的强大是爱,是慈悲,而不是占有,更不是征服。

回归生活,真正的大家,无论是经商,还是从文,都能表现出一种大爱与悲悯。记忆中,与朱永新老师相遇过几次,他的谦和,儒雅,胸襟,始终让我不可忘怀,但从学术这个角度讲,朱老师又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大家。另外,李嘉诚是一个商人,也被商界人士尊称为大哥。从平常的阅读也或是听身边的人经常提起,李嘉诚与人相处的谦和与周到,在商业上的“能赚九分,却只要八分”,以及他的慈善事业与在教育上的投入,也不难发现,李先生是慈悲为怀的。

人与人之间,真正的不同不是财富与权力上的差距,而是格局,是境界,是对周遭万物的一种态度。每一个世俗的生命都是渺小与脆弱的,每一个生命也都在朝向爱、神性与慈悲的路上,只不过,有的缺少一种自觉,有的才刚刚开始,有的却走了一大段。如此罢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