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

妈妈的家乡在山西左云县。
妈妈说,从1964年离开再没有回去过。妈妈经常和我们念叨家乡的人和事,说抚养她长大的姥姥姥爷故事,自己也说这么多年了估计住过的房子也早没了。想回去看看又怕物是人非,还不如就让她呆在记忆里。

今年爸爸不知怎么说动的妈妈决定回家乡,找找旧日居住的地方,祭奠祭奠她的姥姥姥爷。

左云离呼市并不远,开车三个多小时就到左云县城了。

第一天。上午十一点半到达左云,找好住的地方,吃了午饭,从下午两点左右我们就在左云旧城里逛。左云县保留了旧城,新城在旧城的外面新建的。也亏的旧城的保留让我们这次左云之行没有失望,满载而归。

在左云县城主要找妈妈原来居住的地方。旧城虽然保留了,但已远远不是妈妈记忆中的样子。我们沿着北门街由北向南走。

图上画红线的地方是我们这一下午走过的路
北门街路口
往上走一点就是北街小学

北门小学过去就是一个一个破败的小院,夹在迎接门脸房中间。


妈妈看着哪个都不像。

停下来,商量商量怎么找。妈妈凭记忆,看着像才去看。爸爸要用"排雷法",见小院儿就进去。


这是我们进的第一个院子,妈妈说不是。

这里已经是大院套小院,盖的里三层外三层。


IMG_20151002_140257.jpg

然后就来到了这家。妈妈说像,但是门牌号和这个不一样,妈妈说她住的时候是18号。按爸爸的排雷法,进来看看呗!


门虽然破旧,但保留了当年原貌。

院子保留了四合院的原貌,中间没有盖房子。


南房
西房
这一排是正房

看到这个门洞,妈妈进去看了一眼,出来就非常肯定告诉我们,就是这儿,她和姥姥姥爷住的第一个家就在这个小门里。


正房旁边开小门洞,门洞里有两件房子。

这个门洞开在正房的旁边,里面有两间座西朝南的房子,难道这就是所说的耳房?


IMG_20151002_140839.jpg

房子里现在还住着人,旁边放煤的是后来搭建的,妈妈说原来没有。


IMG_20151002_140924_副本.jpg

我们对着旁边房子指指点点的时候,正房里午休的老爷爷发现了我们,他的儿子出来招呼我们进屋,而且老爷爷直呼妈妈的小名!


就是这位老爷爷

好神奇!老爷爷的年龄比妈妈大,老爷爷记着妈妈在这里住过,还记着妈妈的妈妈即我们的姥姥原来是居委会主任,权利大,说话管用。喔,原来姥姥还小有名气呢!


他们聊的好高兴,我们听不懂。
爸爸,呵呵呵。

老爷爷后来出去到大同工作,退休后回到老家,还住在这两间屋里。


他们脚踩的石头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吧!


找到奶奶的老家,馨儿和爸爸要留念

现在这个大院都是老爷爷的,正屋他和他的大哥住,其余的房子在出租。房屋都整修过,尤其屋顶,老爷爷的儿子告诉我们,房顶都修过,不修早坏了。


原来到纸窗户都换成了玻璃窗。
屋顶还有一只兽角留着

接下来,老爷爷又领我们找到妈妈后来住的地方。原来妈妈在左云住过两个地方,刚找到的是第一个家,是妈妈小时候住过的,后来又搬过一次家,妈妈一直跟我们说的好多事就发生在后来这个家里。

从老爷爷家里出来没几步就到了。老爷爷远远看着。


IMG_20151002_143335.jpg

妈妈的家已经变成杂货铺了。没有老爷爷的指引,我们挖空脑袋也想不到这就是原来的家。


IMG_20151002_143358.jpg

老爷爷一直在外面远远的看着,妈妈一直说她家旁边是武当庙,现在武当庙也在,门关着不知卖啥货。


屋里放满货架,货架之间仅容一人通过。


妈妈这个房子也是一个大院的一部分,可能是当时四合院的西房,门朝门洞开着。明显这个院子保护的不如刚才那个。


门洞保留原来的样子。


里面的屋子杂乱,大院套小院,到处违章建筑。


唯一保留的是妈妈们正对的这幢屋子。在妈妈左边这个小院里妈妈还找到一个她高中同学。


离开时和老屋合影。


从地图上看,妈妈老屋就在北门街凉粉店旁边。

左云县城保留的老屋,仅仅保留了大门的样子,院子里大多已经面目全非。大门还能看出当年的辉煌,院子里好一个脏乱差。


今天还有一个任务,要看看妈妈就读的左云一中,找找妈妈在一中教书的一个同学。


遗憾的是,学校里一个人也没有,没打听到。


一中是这条街上最好的建筑了

一中往东,一直到东街的东边是妈妈就读的小学,完小。


我们以为完小可能和一中一样,没有人。在外面看看就好了。





可是惊喜来了,学校里有值班的,他出来开门让我们进来。给我们介绍学校变迁,现状。


校园好大,羡慕的馨儿不停地用脚丈量。


第一天的任务完成的很顺利。第二天,去找妈妈的姥姥姥爷墓地,在离左云县城不远的北六里村。用导航十五分钟就到村里了。


在这里要先找一个人。这个人是妈妈的爸爸的表弟,名字叫海根,妈妈叫叔叔。进了村一问海根,村里几个老人热情的给我们指路,海根家就在村边,我们没绕路就进来了。


看到这家门前的漂亮花随手拍了一张。走到前面再打听,原来这就是海根家!


崭新的大门

来开门的正是海根,海根盯住妈妈两秒,惊奇地直呼:"你是瑞子(妈妈小名)!"


妈妈也惊喜。海根在左云当老师,原以为海根已经不在村里了,没想到真能找到。这是妈妈左云最近的亲戚。


虽然妈妈叫海根叔,但海根的年龄还不到六十,辈份比妈妈高。海根的爸爸和妈妈的奶奶是亲姐弟,海根和妈妈的爸爸是亲姑舅,说起来好绕,但其实他们的关系很近。这个关系我两天才绕明白。


海根很好客。妈妈说想给自己的姥姥姥爷上坟,妈妈的姥姥姥爷和海根没有任何关系,虽然也姓刘,是妈妈姥姥姥爷的墓地在北六里村,想让海根带我们去找找。海根爽快的答应了,但不能保证找到,因为他也很多年没去了。


馨儿对大炕很感兴趣

墓地就在村外不远,我们步行去。海根也是村里的名人,村里人有什么事都去找他商量。走在路上碰到村里人打招呼,海根都高兴的告诉人家,我家来了好稀罕(大概是尊贵的意思,左云话,我猜是这么个意思。)的客人,我要带他们去哪里哪里。跟妈妈边走边聊。


走过一段平坦的路,上山的路不好走,只能在车碾过的地方走。


山坡上有头吃草的驴。


馨儿对它感兴趣,和驴对视了半天,驴低头继续吃草。


上得山来。海根说山上已经不种庄稼了,都栽上了松树。雨洗过的天空清澈透明,太阳烤得人暖烘烘。


前面两棵树的地方就是妈妈的姥姥姥爷的墓地,空旷的山上这两棵树很显眼,也很好找。不知以后这些小树苗长大后还能不能一下就找到。


祭奠完我们又回到村里。村里村外走了一圈,家家户户都把自家院落收拾的整整齐齐。爸爸说山西人就这样,不管穷富都要把家里家外擦抹的干干净净。
妈妈真不愧是山西人,继承了这一优点还发扬光大!这一点认识她的人都知道。


回到海根家差不多十一点半,海根下死劲留饭吃,海根媳妇还在地里掰玉米没回来,我心想这顿饭得等到啥时候?我和爸爸、宁先回酒店退房,半个小时后我们回来发现海根媳妇已经在推莜面窝窝,十二点半我们就吃上炒豆腐、超笨鸡蛋、煳新土豆、蒸莜面的农家饭。太好吃了以至于手机党忘了拍照。哎吆,山西女人好能干!


两天的行程紧紧凑凑,了了妈妈一桩心愿。基本没费什么周折,想找的都找到了,比想象的简单多了。妈妈一直说这么多年房子估计早拆了,人还不知道在哪呢。可是,这不房子还在,姥姥姥爷坟上的大树还在,想找人也找到了。有什么想法愿望赶快行动起来,去做,一切都不晚,也没有晚的时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上世纪40年代爷奶、姥爷姥姥因灾、因生计所迫从河南老家逃到陕西,我的父母出生在甘肃长在新疆、我和哥哥出生在陕...
    Brendamin阅读 259评论 0 0
  • 每天的忙碌,殊不知时间都去哪里了
    旷古幽兰阅读 290评论 0 0
  • 向日葵_cba0阅读 138评论 0 0
  • 给别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极不易改变的,哪怕那不是真的你,然而有时别人说是的就是的,也许你从未想过你都不一定真的了解自...
    闫丽彬阅读 185评论 0 2
  • 一说到谈判,我们想到的是电影场景中,谈判双方坐在长桌两边,气势咄咄逼人,互不让步。其实生活中,谈判无处不在。比如...
    英旅思星系阅读 31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