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有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水浒传》里吴用就可以与他媲美,且不分上下,每每在关键时期都能献上良策以攻敌。
杨志带领11个禁军护送生辰纲,杨志虽然精明、谨慎,步步留心,一直走小路、山路,生怕丢了生辰纲。可是恰逢当时天气炎热,吴用等人伪装成贩枣人,白胜扮演成卖酒的,巧遇在黄泥冈,实际上吴用一行七人和白胜等的就是杨志,就是生辰纲。他们便合伙骗取了杨志和他手下人的信任,于是,杨志等人便被酒里的蒙汗药所迷倒,最终丢掉了生辰纲。
吴用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智多星”,他足智多谋,巧用妙计,用智慧赢得了胜利,晁盖的声明大义,公孙胜的道术,阮氏三兄弟和刘唐的武艺高强,他们的配合同样是天衣无缝,都让我很是佩服啊。
很多人会想到一句谚语——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其实,说到吴用,就说起无用,而吴用怎会无用?
起初,吴用这个智多星先是与托塔天王晁盖联手,他们一行七人智取生辰纲后,上了梁山,待宋江哥哥坐了第二把交椅,相继晁盖又被史文龙放箭射死,众人推宋江坐第一把交椅,他当然想坐,可晁盖的遗嘱是:“谁杀死史文龙,谁就是梁山之主!”自不能违背。这时候呢?吴用怎么办?他站了出来说:“当今能杀死史文龙者,还有一人,玉麒麟卢俊义。”当然,想得他也不容易,吴用又用一法,得他与卢员外与身边的燕青,史文龙被杀后,卢俊义是才入伙的将领,岂敢争?几经推让,后来商定,一人取东昌,一人取东平,先得者为山主,宋江未有进展,从卢俊义处换来吴用,经指点,大胜东平,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从此,当然也不会薄待吴用,宋江拜他为军师,让他为梁山第三。有此殊荣,自然也不简单!可见,除了光要有头脑,会想办法,当然也要有些正义与义气,否则,当年吴用怎成了梁山好汉,又怎成了水泊军师
当时梁山伯好汉实在敌不过祝家庄,吴用又来献计:他知道孙立与栾廷玉是师兄弟,打算让孙立伪装路过,里应外合定能攻破祝家庄。又让梁山泊的人把惊喜参半的李应抓起来,再让宋江假装相救,把李应拉入了伙。这与诸葛孔明的技法相似,在曹叡不信任司马懿时,但是在魏国人才逐渐凋零的情况下也只能启用他来四处征战。即便是这样,曹休和曹真也会派人暗中监视司马懿的动向,一旦有异样立刻上奏,取其兵权。诸葛亮利用了这一点,于是在司马懿偷偷募兵的时候却大张旗鼓的帮助他募兵。由反动造反的言语写成的征兵公告贴满了整个雍凉,这让监视司马懿的暗探发现,赶紧上报到了曹叡的面前,曹叡虽然嘴上说是离间计,但是心里却犹豫了。为什么募兵不打申请?募兵之事到底真假?随即亲自携带了两万精英士兵虎贲军前往雍凉,司马懿携儿子司马昭赶快迎驾。司马懿对此解释道,是在募兵。由于雍凉守军羸弱,不足以守住蜀军进攻。如果打报告的话,审批时间太长,此时恐怕已经破城。只能先募兵并训练后应对蜀军。如今也征了三万兵马,足够与之一战,但是面对自立为王流言,司马懿也是一身是汗。自称是先帝弟托孤之臣。魏国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怎能有异心,又怎能对不起先帝的嘱托和信任。半信半疑的曹叡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于是下令把军权交于曹休,司马懿回魏国朝堂。没有司马懿的雍凉就不足为虑。别看有了三万守军,即便是五万也难以抵挡住诸葛亮的进攻。曹休也已经是奋力抵挡,奈何诸葛亮麾下还有魏延等诸将,很快雍凉便失守了。于是诸葛孔明利用自己的足智多谋,让本无胜算的事变为可能,这种足智多谋同样出现在吴用身上。
我看完这个完美无缺的双掌连环计之后,不禁又觉得吴用与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不相上下。真不愧是“智多星”!当时晁盖派了宋江与花荣带三千喽啰、三百兵马去打祝家庄,后来又派林冲和秦明带着同样的人马去增援,还是没打过祝家庄。吴用来了之后,巧妙应用计策不费吹灰之力就打赢了祝家庄。令四员大将和六千六百人马自愧不如。吴用真可谓是四两拨千斤,梁山伯军师果然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