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异地恋让我学会了什么,其中之一就是开始关注天气预报。
自己所在城市的,还有家人和他的。
这两周长沙的天气如是报道——过山车式降温。
三月天——口罩脸
疫情反复波动,继香港、天津、深圳、大连、上海,长沙也出现了阳性病例。深圳所有的公共交通停运,网友戏称“深圳慢”。除了预防呼吸道疾病的传播,三月芳菲,鲜花朵朵开,各个城市的花展都相继举办。戴口罩以免吸入花粉引起过敏。
三月春季开学,是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时令。
黄帝内经有云: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容。
时逢惊蛰,春雷乍动,草长莺飞三月春,许多动物的发情期在三月,比如人类的两大宠物——猫狗即是。
好奇心多了一点,三月鱼类产卵的集中期:鲫鱼(南方2-3月份,长江4-5月、黄河5-6月、东北6-7月)、鲢鱼、草鱼、鲤鱼鲈鱼…….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每年春江水暖之时,河豚逆流而上产卵,一著名的妇产科医师将这比喻成生命的讴歌,一点也不夸张。
乍暖还寒时候,最是思念
树欲静而风不止,寒风席卷,不免生出萧瑟之感。这也是为什么秋冬季,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之一,很多老人到了冷天,血行不畅,冠心病、心绞痛、心梗、皮肤瘙痒……易复发,并且由于天气寒冷,衣服叠加,行动不便,反应迟缓容易摔跤骨折,骨折的老人中约莫四分之一会在同年去世。
老人怕冷怕孤独。每年春节前后会有一大批“候鸟”老人南下,组团“海南”过冬,催生了海南时令型的养老产业。
难怪家人团聚的日子总在冬天,无论西方的圣诞节还是春节,古人的传统习俗里蕴含着大智慧…
壮族“混血儿”的DNA动了
很是骄傲的说,我是两广人结缘的“大怨种”,我的身体很豪迈地流着汉壮两族的血液。
想必大家对刘三姐的山歌耳详能熟:
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合
山歌好比春江水哎
不怕滩险弯又多喽弯又多
浪送船行风送帆
唱起山歌弯过……
每每吃过晚饭,我妈总会打开老乡群,云唱歌。虽然是个外地媳妇,但文化输出没输过。得益于外放的语音还有平时叫吃饭的嗓门,我掌握了几句打招呼的壮语:kensou(啃擞,吃午饭),kenye(啃夜,吃晚饭),还有三月三这个节日。
壮乡三月三,祭龙福禄来,龙潭要祭拜,祭天风调雨顺,壮乡三月三~
美美三月三,对歌三月三,背上红鸡蛋,碰碰好运来,尝尝花米饭~
三月三,糯米粑,祖辈佳肴人人夸,香飘千万家~
同学们都在吐槽长沙的天气:前几天刚把厚衣服收起来,现在竟然刮风下雨。初哥说:“没到清明,天气是不会稳定下来的。”初哥总是能金句频出:什么食在广州,死在柳州;可乐是瘦的人越喝越瘦,胖的人越喝越胖……他总是能一言惊醒我这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浮面书生。
港星胡杏儿最被人称道的以此访谈,应该最属那段回忆前任和现任的答记者问:我的前任和前前任都很棒,他们一个教我做成熟优雅的女人,一个教我做懂事独立的大人,但我更钟意我的现任,因为他教我做回小孩。
对三月天所有的描述里,我最喜欢刘c的“三月天,娃娃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