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二胎才真正体会到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焦虑和无力感。孩子在一天天长大,父母在一天天变老,而自己赚钱的能力却丝毫没有提高。这种感觉带来的挫败感和无奈会把自己拖入无底的深渊。孩子最费钱的教育还没有起步,摆在眼前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养老问题。我简单说一下我和老公的家庭情况。
我父亲今年62岁,母亲65岁,他们住在农村,长在农村,当了一辈子农民。他俩除了农村合作医疗,没有购买任何保险,也没有多少积蓄。他们年纪大了,加上年轻时身体透支,现在已经没有能力种地。地租给了别人,别人每年给租地费用。父亲和母亲劳动习惯了,在家里呆不住。父亲平时会给别人盖房子,做些垒墙之类的散活。最近几年,来我们村承包土地种植烟草的人越来越多,种植面积大需要人帮工。母亲一般会固定跟着一个承包人从春天忙到秋天。这种活并不轻松,夏天忙起来的时候,早上六点就得下地,中午休息两个小时,然后从下午忙到晚上六七点才回家。这么辛苦的劳作,一天只有七八十的收入。我经常劝母亲多注意身体,为了这点钱累垮身体不值得,可是母亲只是口头答应,自己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我也清楚父母这样闲不住也是不想增加我们的负担。我让父母多注意身体也是事出有因。
16年父亲身体不适,去我们的乡镇医院做了检查,当时的检查结果是肝脏有肿瘤,但是父亲并没有告诉我们。大姐暑假带孩子回老家探亲,无意中看到了诊断书。大姐立即买了返程票,让大姐夫帮忙预约了权威专家,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权威专家给出的诊断是良性肿瘤,没有手术的必要,而且没有癌变的可能。这个检查结果让我们松了一口气。大姐又趁机给父亲做了健康体检,结果显示父亲心脏钙化严重,医生建议做心脏搭桥手术。大姐又换了一家医院,找了这方面的专家,专家说像父亲这种情况,手术的意义不大,可以先进行药物治疗,戒烟戒酒,可以控制病情。衡量再三,父亲最终没有进行手术,一直坚持吃药。父亲的一波三折看病经历让我们的心情也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伏。
17年国庆,大姐一家三口回老家,母亲一直说胃不舒服,大姐带母亲去医院做检查。当时医生要求进行活检,我们一下子慌了,这说明病情很严重,检查结果要过几天才出来。等待结果的那几天,心情的忐忑无法形容,晚上睡不着觉,即使睡着了也是做噩梦。幸运的是,母亲的不舒服是胃炎引起的,没有其他问题。经过这件事情,母亲开始善待自己的胃。以前她经常忘记吃药,如今会遵医嘱,按时吃药。
父母经过这些,对身体也重视起来。父亲现在成功戒酒,烟还在努力控制中。爷爷、奶奶、姥姥和姥爷都已经不在了,我的父母在赡养老人方面已经没有任何负担。
我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大姐跟随大姐夫在北京定居,孩子今年要读小学了。二姐再婚后过得并不幸福,如今带着孩子在我们村的服装厂上班,父母的事情指望不上她。我在江西南昌成家立业,有一儿一女。弟弟还没有结婚在我们县城上班,已买房但是还没有装修。
在父母养老方面,不考虑二姐,我们三个人达成了默契,父母的赡养费我们一起承担。年轻时,我把问题想得太简单,总以为钱不难赚,总以为自己还年轻,可时间走着走着就让自己打脸了。
小宝刚出生不久,我休产假期间,每月只能拿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扣除五险一金,到手只有几百块钱。老公去年刚换工作,一切还在摸索中,每月到手的工资只能糊口。我和老公都有些自顾不暇,又如何给父母安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