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的世界里独行

本周计划着手写第二部长篇小说。

距上部,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大约三个月。

第一部小说,始于今年初,写了半年,没有太多的构思,就这么跟着意识流,在每一个周末,一直写了下来,写完即发布于公众号。写的是青春。

这一部,与朋友合作,多了些头脑风暴,多了些思考,预计写作半年,版权考虑,不会随时在公众号发布,如有机会,希望日后能出版成书。这部,写的是职场和人生。

两部小说之间,我都做了些什么?

抽空陪了下家人。多少弥补下与家人分离的内心歉疚。

工作上有了些小的调整,熟悉新的角色。

闲来写了几个短篇和一部未完的中篇小说,及一些杂文。

继续跑步。继续读书。

继续好奇的,感恩的,过好每一天。

内心愈发丰富,敏感,宁静,至少多数时候。

无论在家,在职场,上海,亦或旅途,愈发喜欢旁观者的角色,静静的,好奇的,看身边的人、事、物,和这个纷繁澎湃的世界。

一本书,一段话,动情处,眼前会不禁模糊。最近感动我的有两本书。一本是《孤独小说家》,一本是贾平凹的《自在

独行》。后者尚未读完。一本是小说,一本是写自己。感动我的是其中浓浓的亲情和淡淡的孤独感。感同身受。

愈发喜欢读走心的文,愈发喜欢写走心的字。

习惯了写作。写作时,心静,人自在。话少了。一群人时,更喜欢作一个安静的听者。嘴也拙了。感觉,话易出口,也善变,远没有文字来得隽永。

看到俞飞鸿的专访。说,自己是一个安静的人。问,那如何做演员,尤其演一些大场面。答,那不是自己,在别人的壳下,没有问题。有共鸣之处。作为社会人,要工作,要养家糊口,所以可以自在的扮演好那个角色,无不适,但那不是真正的自己。自己要明白这点很重要。一个检测的标准是,哪种状态下,内心最宁静,最舒服自在。

小说,依旧会在周末写。同时,也会继续写文章,发布于我的公众号。

期待着与读者朋友的沟通,心灵的互动。

摘录在读的贾平凹文集中的一段话结尾。

“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