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沟通方式,也被称为“爱的语言”。它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希望达成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 观察:清晰地表达观察的结果,注意区分和评论之间的关系;
● 感受:清晰的表达感受,注意区分和想法之间的关系;
● 需要:是感受的来源;
● 请求:提出具体的请求,注意区分和命令之间的关系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
“异化的沟通方式”包括:
● 道德评判:用自己的标准(价值观、信念)等来衡量、要求别人,将责任归咎于对方
● 进行比较:这种方式使我们蒙蔽了对自己和对他人的爱
● 回避责任:日常生活中许多表达方式暗含了对于责任的回避,如“我不得不……”,“是你让我……”
● 强人所难:要求和命令别人
异化的沟通方式与非暴力沟通相悖,它忽视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需要和请求。
二、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1、观察:勿与评论混淆
观察的语言表达: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情境中,清晰的行为结果。观察是要有依据和事实证明的,比如具体的时间点、频率、某个具体的方面、数额等。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一旦用非暴力沟通诚实地表达自己,前三个要素就会得到体现。
2.感受:勿与想法混淆
清晰表达自己的感受,第一,要区分哪些是感受。“我觉得”、“我以为”不是在表达感受,“被xxx”(如被抛弃、被误解、被欺负、被利用等)也不是在表达感受;第二,建立感受的词汇库。
3、需要:是感受的来源。
感受和需要之间的关系:我们的需要、期待、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因而,不是追究别人的责任,而是体察感受背后的自我需要:我的哪些需要、期待或价值取向没有得到满足?
需要是一座桥梁,架起了我们和感受之间的关系,将表达与回应放到到自己身上,推荐表达感受的句式:“我(感到)……,因为我(希望/重视/想要)……”
非暴力沟通提倡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不是通过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的方式。这有助于对方准确地了解我们的需要,同时也提供了对方做准确回应的机会。
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有些地区、有些人,比如亚洲地区以中国为代表,比如妇女,他们在表达自己需要上是存在许多障碍的,非暴力沟通同样倡导回归到自身,去关心自己的需要,并且学习正确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如果不被表达,那一点儿满足的机会都没有了,尝试着去表达,起码有了被满足的可能。人们需要学习正视自己的需要。
人的基本需要包括:自由选择、庆祝、言行一致、滋养身体、玩耍、情意相通、相互依存。(这里,我推荐大家了解下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麦克利兰的需要理论和奥尔德弗的ERG理论)
4、请求:提出具体的、正向的,而不是抽象的、负向的请求。
爱Love 信心Reassurance 尊重Respect 支持Support 信任Trust 理解Understanding非暴力沟通把需要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一种要素是否被当作需要,关键在于它能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