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家拜猴年!拜大年!祝猴年春节快乐!

向大家拜猴年!拜大年!祝猴年春节快乐!

字数887阅读86评论0喜欢0

手机拜年
童男童女拜


少男少女拜年
给父母拜年
互相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推荐拓展阅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 打赏支持

喜欢

0

分享到微博分享到微信

更多分享

×

喜欢的用户

0条评论(按时间正序·按时间倒序·按喜欢排序添加新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被以下专题收入,发现更多相似内容:

生活记录者

添加关注

旅游、美食、摄影……生活的每一个美好,都有你在!

7篇文章· 1人关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
    张新甫阅读 282评论 0 0
  • (一) 蝴蝶刺痛她的唇 绣下斑斑红艳 (二) 我的脆弱的心 已被你偷去 何日才能还给我 (三) 既然不能兑现承诺 ...
    素人小子阅读 296评论 5 3
  • 2013-05-23 随遇而安和适时而动 ——小城散漫表达系列之“安、动” 火山 书友会一直比较平静,近来似乎热闹...
    朱明云阅读 797评论 0 2
  • 今天的推荐,略显沉重。就是这本《无缘社会》。 《无缘社会》是日本NHK资深采访记者作品合集。采访主题是“现代人的孤...
    幸歌阅读 1,046评论 0 50
  • 今天,从香港机场出发,差不多坐了5个小时才到日本成田机场...飞机餐不错,有我喜欢吃的哈根达斯。 从机场到酒店(酒...
    潮汕林姑娘阅读 18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