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朝朝勤定省,换取高堂少挂牵,宽心安枕眠。”
这是我老师一首词《破阵子》里的一句话,让我感动之余,瞬间有了一种彻悟:原来,古人的早晚请安,不仅仅是出于对父母的孝敬与尊重,更多是缘于对父母的呵护与安慰,让父母见到我们之后不再有担心和挂牵,让父母能“宽心安枕眠!”
现代快节奏的经济社会,多少子女为了生计远离家乡留下父母孤苦守望,心揪成一团时时担心孩子安危;即使没有远离父母的子女,也都为了自己焦虑的生活疲于奔命,近在咫尺却很少去探望父母,留下父母做好一桌又一桌子饭菜渐渐凉去,从来顾不上给父母好好说说话,让父母在懵懂中老去、牵挂中苍凉……
1、老师是大学历史系教授,对于传统孝的理解得更为深刻,每日给父母请安已是多年的习惯与坚守,即使忙了做不到日日必到,也必会电话问安,让牵挂自己的父母内心有了慰藉,才能安心快乐的过好自己的生活。
所以,在最近几天因忙于事务疲惫不堪无暇去请安的时候,才梦见了父亲的“无声闷烟”、梦见了“劝如花落川”,才心生羞愧,决心再忙也要“朝朝勤定省”
老师的父母是幸福的,因为有儿子敬重、关爱与体贴,可是天下还有多少父母望穿泪眼、彻夜难眠?还有多少父母郁郁寡欢、忍受孤单?
2、我的奶奶一生善良和气,六个子女对她都很孝敬,还有五个弟弟两个妹妹也都对她关爱有加,所以奶奶的晚年生活是幸福的,今天被这个接走在这个城市住一段,明天被那个接走在那个城市住一段,其他子女亲人也都电话不断打过去问候,所以九十多岁的奶奶和大城市的老人一样,学会了健身、学会了晨跑、更学会了穿衣打扮。
每次见她都是精神焕发,快乐如同儿童,走起路来拉起我的手,九十多岁的她像个年轻人一样高高甩起胳膊、抬起腿大踏步向前走,那风一样的力量直接牵制了我,你看不到丝毫老年人的羸弱与苍老。那时候,我觉得奶奶一定能活到一百多岁!
可就是这样一位健康、开心的老人,在等待自己的小儿子我的三叔回来给她过生日未果;又天天数着日子等儿子回家过年而终不见;最后在元宵节和正月十六依然未等到自己的小儿子短短的一声问候,三个重要的节日让她耗尽了等候与希望!
因为三叔在她生日那天,农历的12月21日,在遥远的异乡车毁人亡!她如何等得到探望、等得到问候!
在等待中,她仿佛明白了一家人刻意隐瞒的一切,于是,疾病排山倒海一夜来临,奶奶一夜就被思念和绝望彻底打倒,农历正月二十五,在她不见小儿子音讯一个月后,一夜病痛,远离尘世!
这就是一个母亲的思念,这就是思念而无果的力量,关乎喜悦、关乎健康、直通生死!
我永远忘不了过年回家奶奶那双遥望远方孤独而忧郁的眼睛,那是对儿子深深的思念与担忧和深深的落寞。我常常想,如果没有三叔的离去,奶奶还能幸福多少年?
3、比这更令人心痛的故事发生在另一个很亲的奶奶(婆家奶奶)身上,奶奶经常给我讲她小时候的故事,讲到她的母亲,奶奶的眼里总会流出心疼的泪水。
她的母亲由于接连生了四个女儿,受到了婆婆的不满和怨恨,天天冷眼谩骂,丈夫也因为无子郁郁寡欢带着一支笔浪迹天涯,她母亲一个人带着四个年龄相隔不远的女儿,天天衣食无着,受尽苦难!
好容易生下一个儿子,儿子白净聪明,她母亲兴奋得想要发疯,省下所有吃喝精心照料。却不料,儿子命短,在一岁多就因病去了。
这个母亲受不住千辛万苦得来儿子离去的打击,天天哭着思念儿子,最终哭瞎了双眼,甚至哭走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所以才有了奶奶苦命的人生。
奶奶说:她母亲是真真哭死的,天天唤着她的娇儿一直哭死的,白天哭,夜里她和姐妹醒来,母亲还在哭。她是走不出儿子离去的悲痛啊!
故事虽然凄惨,却让我们看到一颗母亲思念和牵挂的心,如果真有思之成疾,用在父母身上远比恋人身上来得更真切。
因为我们永远是父母身体的一部分,父母的担忧和牵挂完全都是真真切切的清晰感受。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古语永远催我们惊醒,与其让父母担心、焦虑、寝食难安、思之成疾,为什么不多一点儿关爱与呵护?
用陪伴解下父母的孤单、用问候释去父母的挂牵,让操劳一生的父母有个宽慰幸福的晚年!
附:
破阵子 夜梦老父生气抽烟
词/庄生
旬日身心两怠,未及老父请安。梦里严尊生闷气,故作无声抽苦烟,劝如花落川。
醒后扪心知愧,寒风残月窗前。从此朝朝勤定省,换取高堂少挂牵,宽心安枕眠。
简书大学堂无戒90天写作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