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型对每个人的形象和气质都是非常重要的。思考换什么发型、去找哪位发型师,都十分谨慎小心。每个人都有在发廊剪头发的经历,发型师不同的职称划分收费标准也不一样,不少发廊的发型师职称五花八门,职称越高收费越贵,这使我曾经一度置疑:是否发型师的职称越高就越能定义发型师的技术水平?
记忆里,每次去发廊剪头发或者洗头,享受到的服务都是十分细致和贴心,洗头的时候会问我水温和力度是否合适,用什么样的洗发水呢?有普通的有好一点的……对于我来说,其实洗什么发水都一样。但从给我上发水开始,一直在给我推销怎么样办洗头卡才有优惠,各种为我着想为我省钱。推销是一种建议,我并不排斥,但在还未取得客人的信任之前,急于求成推销只会引起客人的反感。
剪头发之前,我把我的要求和想法反复跟发型师沟通,接着又是一边剪一边各种剪发套餐卡的推销,只觉得如坐针毡,毫无安全感,生怕剪出来的效果与自己传达的理念相差甚远。就像正在参与一场赌博,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输是赢。
有一点必须要理解的是:在别人的平台工作,所做的事情不可能完全属于自己想法。
发型师也要生活,为了达到考核标准不断地通过练习推销话术、提升服务质量以提高自己的业绩。但是,当技术被认可,经过时间的积累回头客自然会有。所以把益做到了,利自然就会来了,难道不是么?
直到去年,我参加了书店举办的一场“理发师的一厘米有多长”的分享会,分享会的嘉宾是这家发廊的店主,那时我才知道在广州老城区的小河边有着一间有态度的小发廊。这家发廊不对外开放只接受定金预约排期,迟到要扣除定金,不接待口出狂言的客人,每天只安排五个客人的理发档期,每个客人预留两小时的剪发时间,没有会员制,剪发烫染只有一个价格一种药水并且没有折扣。
厌倦了美发沙龙店的规章制度,只好选择给自己创造了自己喜欢的工作环境,于是有了春天发廊。
仅仅十平方米的空间,每一个细节的装修设计都是店主一手包办。店里只有身兼发型师、化妆师的店主一个人。
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是我第二次来春天发廊剪头发,店主一如既往地跟我详细沟通想剪怎样的发型,有什么要求,没有问我水温是否合适,也没有问我洗什么发水,更多点时间是花在剪头发时,以及剪完头发之后反复检查,加上吹头发的时间,粗略算了一下,整个过程大概一个半小时。
店主说——
我对自己和自己的作品有要求,所以我总是要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工作,我要用更多的时间去和客人沟通,用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站的时间更久,头低得更久。
“我常常观察那些人的行为举止,以此决定我对他/她们的态度,因为我们总是在互相选择。”
“我把每个来剪发的客人都当成朋友,之所以常常婉拒周边一些询问的路人,是因为觉得那些人难以成为朋友。我更希望客人和这家店不仅仅是生意关系。”
“相册里的照片大多是从开业伊始陪伴至今的客人们,或是一些刚认识就好像认识很久的朋友,遗憾的是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没能记录下来。”
“我总是想做得比别人更好一些,也确实能做到比一些人要更好一些。好的工具使我更享受工作的过程,带给我快乐,好的作品给予我成就感,带给他人快乐。重要的是我遇到了一群欣赏我的人,欣赏我的工作方式。”
“我不需要赚很多钱,但我想要别人知道什么是工匠精神,我想要看到这个行业能够回归本质,让大家重新尊重发型师这个职业,我们是技术行业不是服务行业。”
印象深刻的事——
常常有些客人从很远的地方来剪一次头发,甚至有客人开400多公里的车程特意从外地来广州只为剪个头发,最后再说声拜拜,感觉挺奇妙的。
一位我们从来不聊天的客人。每次他早到,看到我在忙都会去河边坐着或门外站着,那1个半小时里我们从来不聊天。以前付定金的时候都是给全款,从不迟到改期不说多余的话,我们甚至朋友圈也没有互动过。每次剪完问觉得还有哪里需要改进一下的地方吗,他都会看都不看就点头,有时每月都会见到他出现,有时3个月才出现头发都没有剪过,我们从不寒暄客套,我并非会对那些和我说下次还来的人有印象。
从开业初期的经常接待完一位客人,可能就一两天都没有事情做,到现在连续半个月的工作档期都被排满,已经开业一年多,都是始终如一的态度,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春节后,还会在原来的价格上涨20%。店主常说“尽力去做而做不好,和没有尽力去做是不一样的。”
我相信,支持春天发廊的客人,会一直支持着你,也定将得到更多的客人认可,并且和他们成为好朋友。
一家有自己特色和风格的店,就是老板意志的延伸,无法复制。
因为你纯粹的地方足够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