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末无法到尖山堡1号,毕竟女儿成长的关键时期(叛逆期),习惯的培养也很重要,倒不是完全为了提高成绩。就在家一边做网络上的工作,一边监督(监管最主要其实是因网络,现在网络对小孩的影响真是一言难尽),一边写字。
上午根据昨晚列出的清单,一件件的做,自个忙自个的。
中午又不想自己做饭,正大光明的理由是太忙。来到经常光顾的小饭馆,和女儿一起来的。老板娘胖胖的,只剩下三分之一的黑发弄了个偏分刘海遮住了一只眼睛,一笑,牙齿又白又整齐。裤子边提到膝盖处,露出两粗小腿坐在门口笑着打招呼。
我点了这里的特色菜,刀削面;女儿点了她爱吃的菜,蛋炒饭。
最后付款时,23元,超出我的预期,我纳闷,今天怎么这么贵。
我说涨价了吗!
老板娘说:没有啊,刀削面8元,蛋炒饭15元。
我又说蛋炒饭这么贵呀。
老板娘说:里面有嘎嘎(重庆方言,内的意思)的嘛。
我接着说,我从头到尾没见到嘎嘎也。
老板娘尴尬的看了看笑了笑说:哈哈,没有吗,那就10元嘛。
到城里生活,给小商小贩打交道的次数还是相当多。滑头的有,诚实的有。
但这个老板娘即便耍点小聪明,也还是诚实的。
话说她家的刀削面味道确实不错,凭借手艺人的坚持和骄傲,用力的活着,在这里开了4年多的小饭馆,实现梦想,买了套房子,在城里也算是有个家。
下面晒一下带嘎嘎的炒饭。
昨天刚刚又签了一个单,估计又要忙乎一阵子,好在工期不怎么紧迫。这个钢结构的老板姓冯,主要是做钢结构的,好多原材料都是自己厂生产。管理着几千个平方的工厂和一个钢结构建筑公司,但每年的仿铜门比较多,就这样和我们有了合作,最后连所有的金属门也给我门做了。每次见面我都亲切的叫他冯总。从去年开始合作至今,可以算得的上我们的铁杆客户之一了。
想起刚开厂的时候,那种艰辛,还没想鼻子就酸酸的了。合伙人一年不到就合计着想退出,我们咬牙撑过了最艰辛的第一年。
刚开时由于没有名气,没有客户。就算我们质量在怎么好,单价在怎么合理,付款方式也最划算。也有一些打着领带,穿着西装,夹个公文包的所谓老板或房地产什么领导来我们生产办公室谈生意。总是屁股还没坐稳,我热情的名片还没来得及递,我倒下的茶还没喝,走马观花,胡乱漂一眼转身就走了。圆滑一点的假装说点的客气话再走(实际真相是:其实他们中的很多门最后又转回来到我们厂做了的)大家懂的转手资源。只是那个泄气和沮丧啊!现在想想都是泪啊。
说实话,我现在不太在意了,其实这些人,要么是在替公司办事,要么是生意里精于算计的人。他们选择人,只趋于传统式的最简单的相信,相信表象,相信外在。他们的直觉过于粗糙,粗糙的人情味儿,和前面的老板娘一样,只是换一种表像,虽然有点小聪明,但也一样是在用力的活着。
现在慢慢的活多起来,但特别珍惜一开始因为用心而选择了我们的那些客户。
也好,借用鲁迅的话说说:我沉默时我觉得充实,我开口时同时感到空虚。
前几天,一个技工师傅儿子满月,请了这个行业一圈的人。其实这个行业因为是高端产品,量比较少。虽工资高,但从事的技术师傅人不多,彼此也都认识。
有俩个老厂的老板也都在场,我有幸和他们同一桌子,其中还有手握一些资源的串串(有资源没厂的人)中间谈到了对这个行业的一看法,做法,(其实任何行业都是你追我赶,就算你不说,你今天做了,别人明天也会做,中国不缺勤奋聪明的人)一开始,我还是明显感觉到他们自认为的一些优越感,必定老厂吗········但最后,起码一顿饭的功夫,也让他们该变了对我的看法。那个大胆,敢发声的我,连我自己也惊呀。被生活磨砺出来的质感,就这样不经意间显现出来。
从此,在门业这个圈,我也可以带上我的诚走江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