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够,看不透,望眼欲穿,也还是得看
继续读黄裳老先生《关于美国兵》,第二篇,《他们怎样看中国》。
1943至1946年间,先生被征调赴成都、重庆、昆明、桂林、贵阳,印度等地担任美军(炮兵)的译员。期间,先生接触到大大小小肤色不同的美国官兵,真切、真实地感受到了他们对中国,对中国人的认知,今天读起来,仍是能咂摸出些许的味道来。
“……去年在湘桂前线,我们在全县乡下找到了一所房子,住了进去,那房子自然是不大高明的,不过在乡下也真就十分难得了。我向一个中尉说:‘你喜欢这房子吗? ’他马上面露笑容说:“很好很好!”等我走出门去以后,却听见他低声说:‘我讨厌这倒楣地方,黑得像地狱! ’”
在我们日常的概念里,西洋人都直爽,都是直线条的,直来直去,从先生笔下的文字看,其实不然,西洋人也是有眉有眼,有心有肺,各色人等,千差万别,有的直爽,有的阴柔,有的恐怕也是蔫的那个呢。先生与美国兵日夜相厮相守,自然感受深切,留下的文字,对于今天的我们,更好地认知美国,美国人,也是大有裨益。
“以后也有很多人喜欢说:‘我们美国人来帮助你们中国人……’不过我们不大喜欢听这句话,他们碰了几次钉子,说的人就比较少了。”
说话的口气自是高人一等,高高在上,帮助也是相互的,如果日本人不偷袭珍珠港,如果不是为了让中国战场上的中国人牵扯住更多的日本军人,如果不是为了让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进展得更顺畅,牺牲得更少,美国人会主动帮助我们吗?历史不能忘记,更要好好地学习——知道,知晓,知深,知透,才能更好地把握,挺起自己的腰杆和脊梁。
“还有一句话,使我听了十分刺耳,然而又没有办法。原来他们是诚恳的善意的说着的。在汽车学校时,教官教学生每次开车之前要仔细检查机油,水量,车灯……这原是毫不为奇的。但是他却多添了一样,检查轮子全不全。这使我大不了然。他加了一句:‘在中国什么事情都会发生的!’”
用一句现在网络上的语言,这句话伤害性不大,侮辱性却极强。这实际上是傲慢,是蔑视,是骨子里的看不起,话里有话,含义太广——中国人笨、蠢、蛮,做事不认真,偷奸耍滑,等等。国家一定要强大起来,日子一定要富起来、好起来,否则,还会有人这样对我们,对我们的子孙。我们到任何时候,对任何的国家、民族和交往的人,都不可学其人学其言,但要知耻而后勇,要强大、要有底气,不能任其人任其言!
“……和小兵谈天,往往能够得到他们对于中国真实的观感……
他揉了揉鼻子,说:‘照我看,中国的人民是世界上极优秀的民族,他们聪明,高尚,漂亮,…就像你’……‘可是,’他皱了皱眉,两只手摆了一摆,眼睛望着远处的两个小同胞,‘太缺乏教育了,……像这样的人,在美国,国家可以给他受教育,他将来可以有一个很好的职业,娶妻生子,扶植起一个很好的家庭来。就像我,我有一个很漂亮的太太,两个可爱的孩子,我在美国是当跑堂的。’他的眼睛发出美丽的光辉来。”
外敌入侵,内乱丛生,国家不安定、不稳定,民众又怎能安居乐业,又何谈接受良好的教育呢?就是今天,中东,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巴勒斯坦……,如何?国家一定要统一,要强大,社会一定要稳定,要有序,这是前提。社会要发展,个人亦要发展,这都要依赖于教育,当然不只是教育——没有教育,人的观念、理念不更新,接受不到或不愿接收新鲜的信息,不思变,又怎能发展呢?让民众接受良好的教育,也是有好多的事情可以做的,如国家和地方的文化(包括非遗)、戏曲、图书收藏、名胜古迹的保护、名师大家的呵护,等等——绝不仅仅是课堂上那点可怜的教育,那至多是个引导,开了个头。我曾在自己的一篇日记里写到:书本是抽细了的知识,生活才是丰富的源泉。
“又有一次,我听到了比他更要透澈的话。也是在中印公路上的事。
在云南驿。
我们的部队要领给养了。联络官———个年纪青青的中尉——和我一起出去……
我们站在吉普旁边,看着青山绿水,残破的城池,褴褛的居民,他的浅绿的眸子里好像深藏着忧愁。他向我说:‘中国人民没有组织,都是这样散漫的一群一群。一个做官的应当知道怎样教育他们,怎样在后面推动。……’”
缺乏组织,缺乏团结,自由散漫,确曾是我们这个民族中相当一部分人(现在也是有的)非常不好的习惯——如何凝心聚力,实实在在地把大家的心气儿聚拢在一处,是个永恒的话题,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还是。用先生笔下美国大兵的话说“中国的人民是世界上极优秀的民族,他们聪明,高尚,漂亮……”,关键是要走对路,找对方法,把我们这个民族的优秀基因,我们的聪明,我们的高尚,我们的漂亮……,挖掘出来,迸发出来,如那天上来的黄河之水,浩浩汤汤,日夜如斯。相信我们自己,我们的智慧,相信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终有一日,我们会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民族,最好的国家,最美丽的地方,最令人羡慕,最令人向往……,人人都要努力,人人都要加油,这是我们自己的家园啊。
美国人看中国,中国人看美国。现在,国门是开放的,彼此的交流成为日常,但要想真正地了解彼此,深入到文化,深入到骨髓,也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文化的差异,文化的冲突,时有呈现——从这个角度说,读一读当年抗战时期与美军官兵日夜生活战斗在一起的老人写的回忆文字,也许对我们仍会大有助益。他们看我们,我们又何尝不是看他们呢?看不够,看不透,望眼欲穿,也还是得看。他们有头脑,我们也是有自己的智慧不是?
(2021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