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儿玛利亚,最近刚生了第三个小孩,一天晚上我们俩聊天,她说:“爸爸,我感觉到很失落,你知道我是多么爱这个孩子,可她简直占用了我所有时间,我别的什么都干不了,包括许多必须非我不可的事情。”
我能理解这些让她多么沮丧。玛利亚聪明能干,一直是百事缠身,她感到有许多事情要做——课题要完成、稿子要写、家务要做。
在交谈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她沮丧完全是她自己的期望所致,当前,只需要做一件事——和孩子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尽管放松,”我说,“放松自己并享受这种新体验,让婴儿感受到你做母亲的快乐,其他任何人都无法像你那样去爱和抚养这个孩子,现在,相比之下,其他任何事情都不重要。”
玛利亚意识到,在短时间内,她的生活将失去平衡……这也是应该的。“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她还认识到,随着孩子长大,进入生活的不同阶段,她会在其它很多方面实现自己的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我说:“甚至不用按计划行事,忘掉你的时间表。如果计划只会使你感到内疚,那么就不要再做计划。现在养育这个孩子是你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尽管享受天伦之乐,不要担心,服从于你内在的罗盘,而不是墙上的时钟。”
与其他教我们要怎样平衡工作与生活的书籍不同,史蒂芬·柯维在《要事第一》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观点——先放入你的大石块。
1.
什么是“大石块”?
我们都听说过往广口瓶里装石块的故事。当我们把大石块装入瓶子中,这时候瓶子满了吗?没有,我们还可以往缝隙里装鹅卵石,当我们把鹅卵石也塞满了,瓶子满了吗?也没有,我们还可以倒沙子,直到沙子也灌满了,瓶子满了吗?还是没有,我们还可以倒水。
这是一个老旧的故事,史蒂芬讲这个故事的要点是什么呢?
有些人说:“要点是有缝隙。如果你努力,总可以在生活中插入更多的内容。”
“不,要点不在这儿。”史蒂芬·柯维微笑着说,“要点是,如果你不先把大的石块放进去,还能放的进去大石块吗?”
这就是“要是第一”的精髓。
2.
越多越好,还是越重要越好?
我们通常抱着“越多越好”的思维模式,总是试图把更多的而活动插入自己的进度计划中。但是,如果我们做的并非最重要的事,那么做多少又有多大关系呢?
如果我们先把其他活动——水、沙子、卵石放进去,然后试图放入大石块。那么,不仅无法放进去,而且把计划弄得一团糟。
但是,如果我们知道什么是大石块,并且先把它们放进去。那你会觉得奇怪,竟然能放进那么多的事项,而且那么多的卵石、沙子和水能合适地进入各个缝隙,浑然天成如一体,竟不觉得丝毫堵塞。
当你时刻记得自己的头等大事,并把它安排成你的第一要务时,你会发现,所有的一切就开始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
例如,你当下最重要的目标是改善与十几岁女儿的关系。
当然,这样的机会不会在某一特定安排好的时刻出现。与其计划在该周来一次特别聚会,不如简单地把她的名字写在今日要务的最前位置,然后等待机会。
如果你星期一列上了,没有机会,画一个箭头把它挪到星期二,如果星期二还是一无所获,再把它挪到星期三。到了星期三晚上,你正在阅读论文,她走进来想交谈,于是机会来了,你当然是把论文——而不是女儿——放在一边。
你不用担心如果把这件事列成你的头等大事,你就没有时间做别的事情了,恰恰相反,一切事情都可以进行,只是所有的事情都围绕这个中心服务。你仍然可以运动、看电影、看电视、工作……然而,你可以找一些适合你和女儿一切做的运动、电影和电视,它们可以成为你和女儿交谈的最好时机;你的工作,想一想,有没有可以让女儿参与进来的地方?或者仅仅是让她帮一个小忙?跟她讲一讲你工作中遇到的趣事和启发?
一旦你明确了你当下的头等大事,并专注投入其中,那么所有这一切都可以成为那件事情的加速器Acceleration,围绕其自然展开。
3.
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抓住了中心,你才什么都不会错过,也不会遗憾。
END.
我是正在修行的羽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