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小猫教会我的事

2021年8月,我有了一只名叫庆渔年的猫,同月辞职

2022年10月,庆渔年飞速长成了一只大猫,我在新的职业方向上工作满一周年

之所以给它起名叫庆渔年,是因为我的名字里有一个庆字,庆渔年意思是庆祝有鱼吃的每一年,那为什么是渔而不是鱼呢?因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猫生漫长,盼它自有谋生(或谋鱼)的智慧和运气。

01 我教它握手,它教我做人

2022年的时候,还没有电动猫砂盆,每次手动铲屎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在考古。有时候睡前刚清理好猫砂,躺下就听到渔年拉尿完又在埋猫砂的声音;煮东西的时候打开五香粉的盖子,上面还有一根猫毛。我发现根本没有什么“相看两不厌”,只是时间还不够长而已。那段时间,我和渔年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我觉得厌烦,它吃掉好多猫粮,还是学不会握手,但同时我又依赖它的陪伴。

教它握手的时候,常常失去耐心,无法控制情绪,对它发火,它的耳朵低垂下来,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人总在说着同一个词,还越来越生气。但生气之后又很愧疚,它只是一只小猫咪呀,为什么要对它抱以不切实际的期待呢。又对自己感到失望,怎么连握手都教不会呢。

后来,我放下了教小猫握手的执念,它会不会握手、能不能后空翻,都不能成为判断我能把小猫养得很好的依据,小猫就是小猫,小猫有小猫的命运,小猫长寿才是对爱最好的证明。

02 生气归生气,但从不记仇

我发现,庆渔年真的是一个脾气好,不记仇的好猫。前一天把它关在门外,第二天仍然乖乖求抱,平躺着露出肚皮晒太阳打呼噜。有时候它也会气得像小狮子一样低吼,但生气归生气,它从不记仇,知道气大伤身,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知道自己要获得什么(猫粮),也知道为此要付出什么(被rua),看得开,活得通透。

没有那么多抗拒和挣扎,没有理想主义。

这样的好脾气,也是源于信任吧。

可它不信任我,还能信任谁呢?


03 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感恩什么样的生活

去年因为房间空间有限,我给小猫选了一个下面可以放电动猫砂盆,上面可以放猫碗的猫爬架,今年换了房子之后,也把小猫的饭碗换了位置,离开猫砂盆的味道之后,小猫吃饭更香了,现在每次吃完饭,都要在饭碗周围埋好多下,就好像我会抢它的猫粮一样。

我才知道以前小猫可能都是在猫砂盆上,屏住呼吸勉强吃饭的。但它从来都没有说什么,有一口猫粮,就感恩一口猫粮,有了更好的生活,就感恩更好的生活,总归都是开心的。

04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有时候,人的劣根性上来,就很想挑战小猫好脾气的底线,想把小猫惹生气。比如,把它刚舔完的毛逆着撸一遍,等它梳理得差不多再逆着撸一遍/好几遍;也可以挠它痒痒。

我发现,小猫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它不会主动攻击,但要是我故意如上述般挑事,它也会用猫猫拳发起攻击。它报仇逻辑分明,惹一次需要报仇一次,不管惹怒小猫的时候挠了它多少下,都算惹了它一次。

把它惹怒之后迅速撤离,它就会满屋子追着你,势必要打到一拳,但也仅仅是一拳,打完一拳,这仇就算报了,就又可以心平气和地重新梳理毛发了,仿佛刚才那场追捕从未发生。这份恩怨分明、点到即止的“江湖规矩”,倒显出几分令人佩服的磊落来。

05 小猫从不怀疑人类对小猫的爱

想吃饭的时候就喵喵叫,有罐罐的时候会把尾巴高高地竖起来,没有罐罐的时候,它也不会揣测我是不是不爱它了,它从不把有没有罐罐和我爱不爱它绑定在一起。在纯粹的小猫世界里,人类对小猫的爱,就像太阳每天会升起一样,是无需怀疑、理所当然的存在。

这份对爱毫无保留的信任和从不自我怀疑的坦荡,是它活得轻松自在的根源。

06 好奇心不死(虽然有可能死于好奇心)

保洁阿姨来了它会去翻人家的包,防盗门开着的时候它会在门口和邻居和外卖小哥打招呼,任何拿进家的东西都需要经过小猫的审视,哪怕正在睡觉,听到动静都要来看个究竟。小猫真的好好奇。


今年六月,庆渔年长成了一只20多斤的四岁大猫,保洁阿姨来了都要问一句,“哟,这是猫还是狗啊!”。我想,心宽体胖这个词真不是凭空捏造的,它吃得香,睡得沉,气性小,不纠结,日子过得舒展又满足,这身量,便是它平和心境的具象化。我也越来越觉得,它是一只不可多得的好猫,它的出现,好像伴随着某种使命。

人或许真该像猫一样活着,而不是像疲于奔命的牛马,或是察言观色的狗。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渔年在我旁边已经打了两个小时呼噜了,还没醒。看着它毫无防备、在任何一个它觉得舒服的地方都能安然入睡的模样,忽然生出一种近乎羡慕的情绪:我想着如果和它互换,成为一只猫,也挺好。转念一想,我能忍受去舔刚刨完屎的爪子吗?我能为了一顿猫粮而忍受主人飘忽不定、甚至迁怒于己的情绪吗?

我不能。

即使互换成功,我也无法像它一样充满安全感地随处睡着,我多半会开始焦虑,思考作为一只猫,该如何“有意义”地度过这短暂的一生。

原来,猫活得简单,是因为它们天生就懂得:存在本身,无需证明;被爱本身,无需怀疑;当下本身,就是意义所在。 这份看似无心的“猫生哲学”,恰恰是这些复杂的人类,穷尽一生努力,也未必能真正抵达的澄明之境。庆渔年用它的每一天,无声地授课:放下执念,不记旧账,随遇而安,直抒胸臆,保持好奇,专注当下。它不需要会握手,它本身就是生活最好的教科书。

我轻轻摸了摸它的小脑瓜,心里升起很多感激。

谢谢渔年老师,三年多来的言传身教,庆祝我们,有猫、有渔的每一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