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波周期(Kondratiev waves),也称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是以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Nikolai Kondratiev)名字命名的经济周期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会周期性地经历大约50-60年的长周期,这个长周期被称为"K波"。每一个康波周期通常分为四个阶段:扩张、滞涨、衰退和复苏。
康波周期的四个阶段:
1、 扩张阶段(Prosperity Phase):
- 特点:经济快速增长、技术创新涌现、投资增加。
- 标志性现象:新的技术和产业革命,例如蒸汽机、铁路、电力的发明等。
- 影响:工资增长、物价上涨、企业利润增加、投资高涨。
2、 滞涨阶段(Stagflation Phase):
- 特点:经济增长放缓或停滞,但通货膨胀率较高。
- 标志性现象:市场饱和、生产过剩、投资回报率下降。
- 影响:企业利润开始收缩、资本投资减少、失业率可能上升。
3、 衰退阶段(Recession Phase):
- 特点:经济全面衰退、通货紧缩。
- 标志性现象:企业破产增多、失业率高企、物价下跌。
- 影响:经济活动大幅萎缩、资本冻结、社会动荡可能增加。
4、 复苏阶段(Recovery Phase):
- 特点: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企业重新恢复信心。
- 标志性现象:创新技术逐渐得到应用、生产效率提高。
- 影响:就业机会增加、物价趋稳、经济重新步入扩张阶段。
历史上几个康波周期的例子:
1、 第一波(1780-1840):
- 扩张阶段:工业革命的起点,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
- 滞涨阶段:英国的拿破仑战争导致经济动荡。
- 衰退阶段:1815年后,经济开始衰退。
- 复苏阶段:19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
2、 第二波(1840-1890):
- 扩张阶段:铁路建设和钢铁工业的发展。
- 滞涨阶段:1873年的大萧条(The Long Depression)。
- 衰退阶段:1870年代后期到1890年。
- 复苏阶段:1890年代初,电力和化学工业开始引领复苏。
3、 第三波(1890-1940):
- 扩张阶段:电力的广泛应用,汽车和石油工业的兴起。
- 滞涨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衰退阶段:1929年大萧条。
- 复苏阶段:1930年代后期,二战带动经济复苏,技术创新加快。
4、 第四波(1940-1990):
- 扩张阶段:二战后的经济繁荣,信息技术和消费电子的普及。
- 滞涨阶段: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
- 衰退阶段:1980年代初的经济萧条。
- 复苏阶段: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初,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
5、 第五波(1990-2030?):
- 扩张阶段: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爆发性增长。
- 滞涨阶段:2000年代初的互联网泡沫破灭,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 衰退阶段:2010年代的一些市场调整和地缘政治不稳定。
- 复苏阶段: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一些认为绿色经济和生物技术可能引领新一波复苏。
康波周期理论虽然具有解释力,但其具体时间点和细节依然存在争议。历史上各个周期的起始和终结时间不完全一致,有时还会受到其他非经济因素(如战争、政治变局)的影响。尽管如此,康波周期还是为我们理解经济长周期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视角。
康波可以简单理解为是由科技的进步和变革带来生产力的大幅提升的一个过程。眼下正处于互联网的末期以及下一个科技革命的起点,也就是下一波康波的起点。就像股市一样,处于熊末牛初阶段。目前看能有革命性的技术可能是AI,因为AI能显著得提高生产力。
而由于康波周期跨度太长,通常对于我们投资来说意义不大,我们主要还是关注几个短的周期,比如库兹涅茨周期、朱格拉周期和基钦周期。